手机版

3天圆坟什么讲究?“圆坟”一定要等三天吗?礼俗上有什么规定和要求?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7-22 08:46:32     编辑: 国学礼仪传承杨侃


所谓“圆坟”,就是下葬时不做坟或者不做坟头,三天后,逝者家人到墓地,规整墓地,做坟,置坟头,并举行祭奠仪式。

注意,丧事所谓几天?几日?都是连头带尾算的。三天圆坟,就是下葬当天算一天,中间隔一天,后面一天就是第三天。规范丧礼所谓二日小殓,三日大殓,四日成服等,都是连头带尾算的。“做七”也是。

“圆坟”一定要等三天吗?礼俗上有什么规定和要求?我们以规范丧礼典籍文本为依据,结合生活实际,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供大家参酌与评述。

1、可以肯定地说,规范丧礼是没有“圆坟”的

从商周秦汉到宋元明清,中国人文历史三千多年,在官方和主流意识形态的规范丧礼中,都是没有“圆坟”之说的。

《仪礼--既夕礼》有:“藏器于旁,加见。藏苞筲于旁。加折,却之。加抗席,覆之。加抗木。实土三。主人拜乡人。”就是说,藏明器,实土三层,完成做坟。主人拜谢做坟之人。

《朱子家礼--丧礼》明确规定:“但留子弟一人监视实土,以至成坟。坟高四尺。立小石碑於其前,亦高四尺。”

规范丧礼关于逝者下葬是一次成坟的,不需要之后再来圆坟。也没有“圆坟”方面的礼仪设置。

2、“圆坟”是民间习俗,即民间基于生活实际形成的习惯性做法

关于丧事,官方规定的,叫礼仪,即丧礼;民间形成的,叫习俗,即民俗。记住:所有丧礼,都是有文本的,即都有书面资料白纸黑字写着的,都是统一的和确定性的;所有民俗,都是民间形成的,各地区、各地域、各人群有差异,具体操作也有不同。所以,我们考察丧事礼仪,一定要弄清楚丧礼和民俗的区别。丧礼代表主流,所有丧礼都是有来源和说法的。

“圆坟”肯定不是丧礼,是民俗。是人们基于民间生活实际形成的习惯性丧事操作。

“圆坟”形成的生活逻辑大致是这样的。

历史上或者说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般居民家庭,特别是占社会人口多数的耕种民家,家小业小人少钱少,家庭遇有丧事,都是自己操办。不雇人也雇不起人,亲朋帮忙做事的,都是无偿的。出殡下葬当天,是最繁忙的一天。下葬后还有一顿正席招待吊丧宾客。所以,根据生活实际需求,形成两项民俗,相对较为流行。

(1)男人送丧,女人不送丧

就是说,出殡、摔盆、路奠之后,发引出丧,逝者上路。此时主家女眷回家,男人送丧到墓地。理由很简单。家里有一大堆事情要做,主家不能没有人。更为重要的是,女眷大都是厨房帮手,最后一顿正席也是最大的一顿正席,需要女眷,离不开。

(2)下葬不做坟,圆坟时做坟

就是说,逝者下棺后,还土,做坟,需要相当一段时间,而且在这期间,送丧一大队人员无事可做,干等着。习俗根据生活实际对丧事操作进行权变,即逝者下棺后,丧主孝子铲还第一锹土后,即可带领送丧人员回灵返家。回灵后,还有“复吊”等礼仪操作。

墓地人员根据时间情况,还土做坟的,留下坟头不做;还土不做坟的,待主家人员有时间做坟。这大约就是“圆坟”的来由。


为啥三天圆坟?时间安排上也有道理。下葬当天,主家人员筹客、谢客、送客,一直忙到傍晚。旧时交通不发达,许多亲戚当晚不走。习俗上当晚在原灵堂还有“暖棺”等礼仪操作。

到了第二天,送走亲戚,送还借用的桌椅板凳,以及用于丧事的设备、工具、器具、用具等等。兄弟之间,还要亲兄弟明算账。兜兜丧事收入、开支,贴支多少钱?怎么分担?大家取得一致意见,清账了事。

第三天,客走人散,事清账结。圆坟。

3、“圆坟”本来就是根据生活实际形成的民间习俗,生活形态发生变化,“圆坟”习俗随之发生变化,是正常的,也是合理的,所以,“圆坟”不一定要等三天,当天也行

现实生活条件下,现代化和社会化程度较高,社会分工很细,花钱什么事都可以办到。在家开席筹客的,不需要自家人做饭,直接大包给专业的丧事服务机构。不需要抬棺举重人员,直接用吊车吊装运输。也不需要挖穴打穴人员,直接用挖掘机。做坟更简单,挖掘机一会儿就成。

效率高了,时间就充裕了。就是说,丧事操办,在下葬当天什么都可以完成了解。做坟当天就成,当时就成。不需等待,也没有必要等待。

所以,实际丧事操办中,有三天圆坟的,有第二天圆坟,也有当天圆坟的,甚至有当时圆坟的。

都是可以的。没必要纠结,也没有任何禁忌和忌讳。逝者下葬,入土为安,是大方向,这个大方向没错,就没有错。家人祭奠念怀逝者,什么时间都行,想做就做,不需要选择时间。

归根到底一句话,“圆坟”的核心意义有两项:一是安葬逝者,二是祭奠逝者。只要能够达成这两项意义,有没有“圆坟”都是可以的。再说规范丧礼本来就没有“圆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