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是啥意思(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懂它就懂中国经济)
最近几年我们听到有关改革最多的词,应当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许多伙伴可能不是很明白它的真正含义,也不太理解的重要性,今天对这个主题来做一个解读。
这是一篇权威高层改革经济学家的分析,我为大家整理出来了,请慢慢阅读,认真体会,相信定会对你了解中国当前的经济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下面进入正题:
为什么要实行改革,改革是新事物替代或超越旧事物的重要手段,我们的改革,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没有停止过,宏观调控的手段众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何成为当务之急?
近几年以来,一个主流的观点,我们再不能以GDP论英雄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一个重要的改革认知是,只要咱们的产业结构优化了,有关GDP的质量,新5也比旧8好,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事关中国经济的质量提升。
从改革开放特别是近些年的经济发展以来,中国为什么很难诞生例如像LV、芭比娃娃这样的全球知名品牌?为何现在要全面的放开二胎?这些改革是为了解决什么样的重大问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经之路。
邓当年所说的改革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这次虽然也是改革,但它进入到了深水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词听起来比较专业,这需要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来做理解。
人的存在,人类社会的存在,就必然有需求,需求要得到满足,从哪里来满足呢?当然是由供给侧来满足!需求侧给出需求信息到供给侧以后,供给侧会有回应机制,供给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形成产品和服务,来满足需求,这就在供需互动与循环之中形成我们的经济生活。
从生活的衣食住行来看,各种产业发展日新月异。
现在大家的穿着时尚方面的特点是要突出个性,供给方得考虑产品新颖化、个性化,以满足不同的需求者,人们特定的需求,跟多年以前不一样了,80年代可能街上流行红裙子,第二年流行黄色连衣裙,颜色变一变而已,现在的潮流来迭代很快,各式各样,如果两位女士在街上穿着一样,撞衫,那是比较尴尬的局面,需求提升了、变化了,供给必须要适应这种新变化;
在食品方面,特色饮食的创新已成为行业竞争的主要特点。
需求与生产结合在一起的创新,也算是一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一些身边的供给变化例子,便于大家理解概念。
乳制品也在升级更新产品,高端乳品,过年节假日会受到追捧,这是需求的升级,老百姓特别看重食品安全和营养价值,有保证的高端营养乳制品会成为大家消费的趋势。
住的方面,也在换代升级。
我们的出行,新能源汽车,安静舒适的高铁,轨道交通还在进行着新的创新与发展,以便适应现在社会的出行新需求。
生产线上的工业机器人也在升级换代,网络化智能化控制,相关企业多数都在比拼先进的生产模式、新供给,去适应需求方面的升级换代与发展。
区域协调与发展也在升级换代,我们有三大区域政策,雄安新区,高层是高度重视的,这是首都和周边地区协调发展,伴有非常突出的结构优化和功能升级的特征,以区域为一个特别具体的定位考虑的新供给的形成;
我们长江经济带,在长江沿线,要结合着发展形成一系列的结构优化中的升级,产业集群宜居城市建设、城乡一体化等等,要在这里面结合好,成为一个高水平的供给方案。
那还有一带一路,这是面向全球,中国怎么样在互惠互利的情况下,与其他地区发展互联互通,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时期改革大政方针中间的承前启后和继往开来。
我们要知道,供给侧结构和整个经济体系的结构优化,是我们当前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中国推进现代化过程中的关键。
为什么要进行结构性改革?为什么要进行结构性改革?为什么要进行结构性改革?
十八大之后,新的领导层的一系列重大方针逐步提出和清晰化,明确了创新发展是第一动力!伴着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落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要得到实现,人民群众要在改革中间得实惠的共享发展。这个目标导向非常清晰的做出勾画的同时,我们还会看到另外一条线索,就是问题导向,我们前面的高速发展阶段在2010年基本上是一个转折点,后面的经济增速没有过快的发展了,我们进入了经济发展结构性改革的新常态。
地方政府和企业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需要忍受调整期、阵痛期,要在经受阵痛考验的同时解决经济增长结构必须要得到优化的这样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前些年,大量的中国旅游者到日本去旅游,一些游客几乎不约而同的出手购买在日本的一些国内生产的产品,一开始我们以为,中国本土生产马桶盖的工艺、技术不过关,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但这经过进一步的调查了解以后发现,真实的情况不是这样的,中国旅游者买回的这个马桶盖原产地就在咱们中国杭州附近,它就是中国本土生产的产品,这表明家用电器市场存在鱼龙混杂的基本状态,消费者对于周边的产品不放心,可能出现假冒伪劣产品,轻易不敢出手购买,为何到了日本市场就行?有政府及市场监管,大家都认为,无需担心,质量过硬,放心购买,这就是区别。
这种情况供给侧怎么解释呢?没有升级成品牌影响力!通过优胜劣汰机制脱颖而出的品牌形象厂家或企业还比较少,这是我们非常值得总结的。
供应链的微笑曲线是一个很重要的产业经济学理论。
具体的看,比如说,现在珠三角、东莞一带,他生产的玩具,在全球已经占有供应方面的80%以上份额,我们在全球有举足轻重的供应能力,那大家想想看,在我们周边的概念里边,我们本土有没有叫的响的玩具品牌呢?好像一时想不起来,大家都知道外国的芭比娃娃,迪士尼等,他的创意设计掌握在外国人手里,品牌价值积累的很高,他的创新设计的环节和后面的品牌营销、售后服务的环节等,营销的环节在不断的为其提供高收益,我们中国本土的加工企业拿的是中间相对较低、利润很薄的部分。
你们如果有带小孩子的家长更加深有体会,不仅芭比娃娃等品牌玩具为俘虏孩子的心声,过段时期芭比娃娃的男朋友又出来了,有名有性,叫保罗,这个保罗的标价还比一般芭比娃娃还更贵,但是看着眼巴巴的盯着这个新的芭比娃娃的男朋友的孩子,要过春节等节假日了,别无选择,只好购买。
那我们现在要做的努力是什么呢?就是要通过创新建设起新的供给体系,我们中国本土的产业,要努力的,在笑脸曲线的源头设计和品牌营销两端往上走,像这种玩具,两三年不行,五六年我们也可以创出知名的中国本土的优质品牌,到那个时候收益率就会提升起来。
中国经济奇迹该如何延续?
从改革开放到2017年期间中国城镇化率从17.9%提高到58.5%,堪称人类发展进程中的一大奇迹。
未来还有大量人口需要进入城镇,而城镇化发展需要增加更多的土地,土地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这个是个难题。
伴随着经济发展,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现象出现,我们如何充分调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共同富裕,这是一个在当下中国要啃硬骨头的系统工程。
前面已经提到了供给侧的要素,一般我们认为,供给侧他的不同要素概括起来有五大要素。
第一是是劳动力人力资本;第二就是以土地、水源、大气为代表的自然资源;第三就是资本;第四是科技创新;第五是制度建设与管理。这五大要素合在一起,全要素生产率强调的不是等量齐观,而是强调的是后两项要素,怎么进一步调动它们巨大的潜力,对冲前面三个要素的所形成的经济下行时期的这种影响,这才是关键之中的关键。
在具体现实生活中间,我们从人的角度上感受到的作为支撑力的下滑,是非常明显的,过去大家都知道,比较优势概念之下,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但是这几年可能各位都听到或者感受到,首先从珠三角民工荒开始以后,遍及整个国内市场的不力之处是,招工难,招工贵。
由此我们珠三角必须考虑腾笼换鸟,那么从第一个视角来看,未来的这个几十年内推出的估算还有4亿人要从农村转入城镇来成为城镇的市民这种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征地拆迁补偿成本将会越来越高。
像北京有些迁地就已经排到了城乡结合部,估计未来几年征地拆迁成本会更高,不处理好国土开发过程中间,成本越来越高,制约发展这个问题的话,我们的发展之路同样也可能会陷入困境。
资本的的角度,这些年外界社会普遍的评价是,中国现在已经不缺钱,不光是国家国力提升,现在国有的资金也比过去充裕,民间资本已经循环起来,但现在普遍碰到了一个新的困扰,就是找不到好的投资项目,这种人、地、钱,这些原来的驱动支撑力方面,体现出的比较优势,现在都在离我们远去,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一点,传统的驱动方式已经遇到了它的瓶颈,我们别无选择,新的劳动力、土地和资本要加上后两项的供给要素,组合起来,才是我们采取的主要策略方面!当你看懂了这个层面,你才能了解到后面两个要素在今后经济发展之中的强大生命力,这才是发展之中核心的东西。
中国版图上大家应该熟悉有一个‘’胡焕庸线‘’的说法,它所代表的就是国土上面的资源分布基本格局。这样的一个基本格局,是上个世纪30年的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首先提出的,就是在我们黑龙江的瑷珲县的黑河作为起点,向左下方牵一条直线到云南的腾冲点,这个胡焕庸线的右下方,它上面承载的具体人口是多少呢?当时统计下来是总数的96%,现在经过差不多近一百年的演变,仍然是大概96%,稍高一点,中国的常住人口在胡焕庸线的右下方,我把它称为半壁压强型,而同时还有叠加因素,我们的收入水平已经进入了中等收入阶段以上,那这种情况下,资源、能源的消耗,比过去可是大大提升。
另外非常重要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的生产方式发展方式多年来仍然是粗放型的,这也在加剧胡焕庸先生所提出来的基本国情之下的矛盾压力。
再有就是中国的资源分布,就是我们这块国土,看自然资源形成客观的特点是什么?它是以煤为主,石油天然气现在已经非常高的进口的依存度,达到60%以上,我们新能源这些年拼命的在发展,但是基数很低,但可以预见的很长一段时期内还撑不了大梁,意味着进口石油天然气的依存趋势不会降低。胡焕庸线对于我们的发展来说可以称为半壁压强,有三种因素(资源承载力、劳动力、结构转型)叠加在一起的这样的一个制约,竟然需要供给侧高水平的组合成的理性供给解决方案,来对应这种国情情况,还有先富带动后富的改革转型尝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就是中国经济未来长时期内的攻坚方向!
中国现在的问题是结构性改革,它的提出是从全局长远的角度来看的。
美国的供给学派他在他的哲理上面比较强调的是政府无为而治,做的事情越少越好,因为他的哲理是新自由主义市场,这种所谓的‘’华盛顿共识‘’,我们是不能简单的认同的,我们应该有有限的必要管理,让市场起主导性作用的同时,更好的发挥协调作用,这是我们的一个特点,是有优势的,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美国的共计学派建设为主的主张只有很少的地方是交集,不能简单的把他们说成是一回事。
如何在供给侧改革中抓住发展机遇?
我国2017年比2016年出生人口减少6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千分之12.43,有舆论认为中国可能会由此引发劳动力短缺,未富先老,大国空巢等问题,全面二孩之后人口政策又该如何调整?放开以后,人口的增长并不像原来预测的那样,还是有很多的顾忌。
2005年国防科技元勋钱学森说,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全球顶尖的杰出科技人才?他的问题也要通过供给侧改革来破解。
首先说人力资源。很显然,中国的人口政策还要继续与时俱进,做出优化调整,现在已经开放两胎,数据表明,放开以后,人口的增长并不像原来预测的那样有明显的增长,我们没有看到比较大的增长,这时候应该考虑把人口政策进一步的放宽,鼓励生育新增人口。
像日本对适婚而单身的女人是要征收单身税的;
美国对21岁到50岁未婚男子每年收税1美元,这算是给他提个醒吧,成年人了应该要考虑组建婚姻家庭的事情了。
韩国呢,现在是成年人如果是达到了2000万到3000万韩元的收入而未婚,那每年要多缴纳二十万韩元,相当于1200元人民币,考虑结婚抚育子女;
俄罗斯也是,大家有些可能比较了解,单身狗是要征税的,没有生育子女的丁克家庭要征收无子女税,鼓励第二代的出生。
新加坡为速配成功的男女约会的开销报销80%,这方面的待遇很新意的。
德国给予新生儿主要的抚养人,一年带薪休假。
我们中国在这方面是不是应该在要素供给方面借鉴国际经验呢,这个是有必要的,因为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其实很多地方政府已经注意到人的重要性,最近几年时间,城市抢人大战就有形象的说明,供给侧这个要素它适用自己的现代化换人战略,在这方面要做的更优化一些,这是力量的来源。
再说土地资源。实际上带有自然垄断特征的这种情况之下,城镇化的高速发展竞争上总体一定是供不应求,我们要缓解这种矛盾,比较突出的应该是房产税,所说的房地产税改革,可能有的朋友听到说房地产税都有不愉快的这种感受,古今中外所有的经济区,社会成员都对税收有厌恶的问题,谁都不愿意多交税,这是大实话,但是大家还要意识到,那这个直接税在社会里面他是一个走向现代社会,相匹配的,是按照支付能力原则来适当的确定的,比如说这些有豪宅,有多套房的这些家庭,按照支付能力对社会做出一些贡献,并不会让他们伤筋动骨,如果多了这种收入以后,先富带动后富,加快保障房建设,去增加我们低阶层的收入,增加他们的社会福利待遇,社会会更和谐,这种制度的建设,应该是未来的趋势的。
资金方面。大家已经在这个实际生活中,接触到一些创新的概念,提出了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小微金融等的概念,针对于草根层面小微市场主体的这些金融,应该要结合着我们所说到的政策性融资,打造合理可持续的机制,把前面这些要素要匹配上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全要素生产力,来形成有效供给体系。
中国在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因为我们的科技创新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科技层面的改革还必须继续探讨怎么符合科技创新规律,怎么样形成能够有高效的创新能力的这种研究机构和团队。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的管理部门还容易走到一种偏见的状态,就是把官本位行政化的这些东西,套用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知识分子群体,说是加强管理,实际上可能违背了科研的规律,因为管理工作人员,管理公务员,和管理我们的科研创新的团队是不一样的,不可能是一套规则,这个规律怎样把握,是一个我们必须解决好的,需要制度创新、机制创新。
在某种意义上讲,过去研究强调中国经济的整体部分,制度高于技术,那么今年开始我们已经注意到,从制度环境这方面,政府已经做出了一些机构改革,以便政务系统高效运转,真正体现了我们在这个管理方面的理性水平。
企业里面,实行法无禁止即可为,让企业进入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自由创新环境,科研创新团队可以放开手脚搞研发创新实践,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以此来激发供给这一侧的潜力,所以这里面的未来机会是很广阔和有前景的。
所以,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家要记住‘’守正出奇‘’这个概念,守正就是要让市场充分有效的变革创新、换代升级,出奇就是要政府给与恰当的支持、理性带领和协调各方,保障经济稳定、持续运行,我们在很多产业方面的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走在世界的前列,有的方面甚至已经引领世界产业,通过这样的奇正结合,我们一定能够劈波斩浪,不断进取,实现复兴,打造我们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