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倾销名词解释经济学(盘点经济学的145个经典概念)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15 08:46:08     编辑: 快消品老王

还不懂经济学知识?别着急,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宏观经济学的145个常用概念,学习,走起↓↓

1.国内生产总值(GDP)

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上述定义含有的意思:

①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②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

③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的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④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⑤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

⑥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3.倾销与反倾销

倾销是指一国企业将产品以低于市场价格出售到另一国市场,从而获取市场份额或推动竞争对手退出市场的行为。反倾销则是指受到倾销行为影响的国家采取的一种措施,旨在保护本国产业免受不公平竞争的影响。这通常包括对进口产品征收关税或实施其他限制措施,以抵消倾销造成的不利影响。

4.名义GDP(或货币GDP)

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5.实际GDP

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6.GDP折算指数

是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

7.用支出核算GDP

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的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

8.消费支出(指居民个人消费)

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如小汽车、电视机、洗衣机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医疗、旅游、理发等)的支出。

9.投资

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用字母I表示)。

10.净投资

总投资中扣除了资本消耗或者说重置投资部分。

11.存货投资

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12.自主投资

利率r为零势能有的投资量。

13.储蓄—投资恒等式

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即Y=C+S;国民收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消费+储蓄,即Y=C+S,由上而得的公式I=S。

14.折旧

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和资本老化带来的精神磨损。

15.政府购买

即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花钱设立法院,提供国防,建筑道路,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

16.净出口

进出口的差额。用X表示出口,用M表示进口,则(X—M)就是净出口。

17.最终产品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18.中间产品

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商品用的产品。

19.政府转移支付

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

20.个人可支配收入

缴纳个人所得税以后的个人收入。

21.均衡产出

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22.消费函数(消费倾向)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23.储蓄函数

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递增的关系。

24.边际消费倾向

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

25.平均消费倾向

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26.边际储蓄倾向

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上的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27.平衡储蓄倾向

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28.棘轮效应

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之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

29.示范效应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要受周围人的消费水准的影响。

30.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31.税收乘数

指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

32.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指收入变动对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33.平衡预算乘数

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是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34.资本边际效率(MEC)

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35.投资边际效率(MEI)

由于资本品供给价格上升而缩小的利息率的数值。

36.偏好(流动偏好)

人们持有货币的偏好。

37.加速数

产出增量与投资之间的关系。

38.加速原理

说明产出变动和投资之间关系的理论。

39.投资税抵免的政策

即政府规定,投资的厂商可从它们的所得税单中扣除其投资总值的一定百分比。

40.产品市场的均衡

指产品市场上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41.IS曲线

是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42.LM曲线

是这样一条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并且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给都是相等的,亦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

43.李嘉图等价定理

在某些条件下,政府无论用债券还是用税收筹资,其效果是等价的或相同的。

44.菜单成本

厂商改变价格,需要重新印刷它的产品价格表,向客户通报改变价格的信息和理由;所有这一切都会引起一笔开支或费用,正和饭馆由于价格改变而重新印制新菜单价目表一样。

45.增加政府支出和减税

都属于增加总需求的膨胀性财政政策,而减少政府支出和增税,都属于降低总需求的紧缩性财政政策。

46.货币的需求

就是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

47.货币的交易需求

出于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的货币需求。

48.货币的投机性需求

预计债券价格将下跌(即利率上升)而需要把货币保留在手中的情况。

49.交易动机

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50.谨慎动机或预防性动机

指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货币。

51.投机动机

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52.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

53.狭义的货币供给

指硬币、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一般用M1表示)。

54.广义的货币供给

指硬币、纸币、银行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总和(一般用M2表示)。

55.意义更广泛的货币供给

指硬币、纸币、银行活期存款、银行定期存款、个人和企业所持有的政府债券等流动资产或“货币近似物”。

56.财政政策

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57.货币政策

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58.凯恩斯极端

如果出现一种IS曲线为垂直线而LM曲线为水平线的情况,则财政政策将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将完全无效。

59.古典主义极端

如果出现一种IS曲线为水平线而LM曲线为垂直线的情况,则财政政策将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将十分有效。

60.挤出效应

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

61.货币幻觉

人们不是对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价值作出反应。

62.效率工资

为了保持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厂商愿意支付比平均工资稍多一点的工资。

63.充分就业

在广泛意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原有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64.失业率

指失业者人数对劳动力人数的比率。

65.劳动力参加率

劳动力与人口的比率。

66.摩擦失业

志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的困难等所引致的失业。

67.非自愿失业

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人找不到工作的失业。

68.自愿失业

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

69.结构性失业

指经济结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失业。(可看作是摩擦性失业的较极端的形式)。

70.周期性失业

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71.自然失业率

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

72.自动稳定器(内在稳定器)

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73.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审时度势而主动采取的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的一些财政措施。

74.补偿性财政政策

交替使用的膨胀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75.年度平衡预算

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

76.周期平衡预算

指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

77.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

78.功能财政

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想,他们认为不能机械地用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应从反经济周期的需要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这种思想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的指导思想。

79.货币创造乘数

不考虑超额准备金时,它是法定准备率的倒数;考虑超额准备金时,它是法定准备率加上超额准备率的倒数。

80.基础货币

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硬币和纸币)。(由于它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一种高能量的或者说是活动力强大的货币,故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

81.存款准备金

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金额的货币。

82.法定准备率

在现代银行中,由政府规定的准备金在存款中起码应当占的比率。

83.贴现率

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利率。

84.公开市场业务

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85.道义劝告

指中央银行运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劝告,影响其贷款和投资方向,以达到控制信用的目的。

86.债券

①广义的:包括商品证券(如提货单、购物券等)、货币证券(如支票、商业票据等)以及资本证券(如股票、债券等)。②狭义的:仅指资本证券,代表对一定资本所有权和收益权的投资凭证。

87.证券交易的程序

(开户、委托、竞价、成交、清算交割、过户)

开户:一指为投资者开设证券交易专用账户(证券账户),二指为投资者开设资金账户。委托:指投资者将证券交易的要求告知券商,券商受理后代为进场申报,参加竞价成交的过程。成交:指买卖双方的价位与数量合适,达成交易的过程。清算与交割是买卖双方结清价款的过程。过户:投资者到证券发行机关或指定代理机构变更证券所有者的手续。

88.“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指排出利息率、信贷流泪、自由准备金等因素,仅以一定的货币存量作为控制经济惟一因素的货币政策。

89.总需求

指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90.总需求函数

被定义为产量(收入)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91.利率效应

宏观经济学中,将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

92.实际余额效应

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货币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地减少的效应。

93.潜在就业量(充分就业量)

指一个社会在现有激励条件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生产时所达到的就业量。

94.潜在产量(充分就业的产量)

指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

95.宏观生产函数

建立了在一定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条件下,总产量和总就业量之间的关系。

96.劳动市场均衡的状态

在宏观经济学中被称为充分就业的状态。

97.长期总供给曲线

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

98.古典模型的一个重要结论

在古典供给条件下,名义货币的增加将促使价格水平上升同一比例而利率和实际产出维持不变。在宏观经济学中,将货币存量的变动只导致价格水平的变化而实际变量(产量、就业)无一发生变化的这种情况,称为货币是中性的。

99.绝对优势理论

各国所存在的生产技术上的差别以及由此造成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比自己什么都生产更有利。

100.比较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101.资本密集型产品

产品的生产技术性较高,需要大量的机器设备和资本投入。

102.劳动密集型产品

产品的生产主要是手工操作,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103.最惠国待遇

指一国对所有缔约国的贸易待遇必须是同样的,如果一国给任何一国降低豁免关税或提供优惠政策,该国也必须给其他的缔约国同样的待遇。(最惠国待遇可以有条件,也可以无条件)

104.国民待遇

指一国给予所有缔约国的人民和企业与本国公民和企业在经济上同样的待遇,这种待遇主要包括税收、知识产权的保护、市场的开放等,以保证缔约国产品与本国产品以同样的条件竞争。

105.金本位制

指把各国通货用黄金联系在一起,导致了各国通货之间固定汇率的这样一种国际金融体系。

106.倾销(低价外销)

一是出口国以低于其国内市场的价格向国外销售,二是出口国低于生产成本销售。

107.进口关税

指产品运抵一国时所须缴纳的税款。

108.进口配额

是一国对待定产品进口数量和金额的限制。

109.未抵消影响的外汇干预

中央银行允许本国货币的买卖对基础货币产生影响的干预。

110.汇率

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它表示的是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互换关系。

111.实际汇率

用同一种货币来度量的国外与国内价格水平的比率。

112.固定汇率制

指一国货币同他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其波动限于在一定的幅度之内。

113.浮动汇率制

指一国中央银行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地决定。

114.同一价格定律

同一种商品在两个国家的货币购买力应相同。

115.自然率假说

主要系指自然失业率而言。按照自然率假说,任何一个资本主义社会都存在着一个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该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而在长期中,该社会的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

116.国际收支平衡(外部平衡)

指一国国际收支差额为零,即BP=0。

117.国际收支平衡表

在一定时期内,对一国与他国之间所进行的一切经济交易加以系统记录的报表。国际收支平衡表总体上由三大部分组成:经常账户、资本账户及官方储备。经常账户既记录商品与劳务的交易,也记录转移支付。资本账户记录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官方储备又可称为官方的黄金和外汇储备,由一个国家官方的货币机构所持有。

118.J曲线

经常账户收支变动的轨迹。

119.BP曲线

在其他有关变量和参数既定的前提下,在以利率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直角坐标系内,国际收支函数的几何表示即为国际收支曲线或称BP曲线。

120.经济增长

通常被规定为产量的增加,这里,产量既可以表示为经济的总产量,也可以表示为人均产量。

121.人力资本

体现在个人身上的获取收入的潜在能力的价值。

122.有保证的增长率

令企业家感到满意的收入增长率Gw。

123.不稳定原理

实际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之间一旦发生了偏差,经济活动不仅不能自我纠正,而且还会产生更大的偏离。

124.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

若使稳态人均消费达到最大,稳态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

125.新经济增长理论

只用规模收益递增河内省技术来说明一国长期经济增长和各国增长率差异而展开的研究成果的总称。

126.经济周期(商业循环)

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127.通货膨胀

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

128.消费价格指数(CPI)

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129.通货膨胀率

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130.温和的通货膨胀

指每年物价上升的比例在10℅以内。

131.奔腾的通货膨胀

指年通货膨胀率在10℅上100℅以内。

132.超级通货膨胀率

指通货膨胀率在100℅以上。

133.恶性通货膨胀状态

一国当年通货膨胀率达到1000℅以上。

134.平衡的通货膨胀

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相同比例上升。

135.非平衡的通货膨胀

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

136.需求拉动通货膨胀(超额需求通货膨胀)

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着的上涨。

137.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

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着的上涨。

138.工资推动通货膨胀

指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造成的过高工资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

139.结构性通货膨胀

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140.动态总需求曲线(DAD)

该曲线表达通货膨胀率与总需求变化之间的关系。

141.动态总供给曲线(DAS)

指产出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

142.牺牲率

指(作为反通货膨胀政策结果的)GDP损失的累积百分比与实际获得的通货膨胀的降低量之间的比率。

143.收入政策

对工资与物价的控制。

144.单一的政策规则

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惟一控制指标,而排除利率、信贷流量、准备金等因素的政策建议。

145.理性预期

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