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蒙古族礼仪习俗 ,你知道几个?

1024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11-30 16:59:04     编辑: 阿右旗融媒体中心

在少数民族地区,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非常重要。

(一)阿拉善盟民俗——蒙古族服饰

阿拉善地区蒙古族男女的装束打扮有其独特之处。男子身着左右下摆开岔的蒙古袍,腰间束绸带,外套坎肩,腰带前系一绣花褡裢,内装鼻烟壶等珍贵品,手指上戴金、银、铜制戒指,年岁大的脖子戴一串经珠。妇女的打扮既华丽又整洁。她们身着不开岔的蒙古袍,已婚妇女上套开襟坎肩,未婚妇女不穿坎肩,均系腰带,了解了这些区别也许对游客来说会有帮助,至少不至于称呼未婚女子为“大嫂”。妇女的头饰很有讲究:头蓄两条长发辫,装入发套,分垂两侧,从坎肩的袖轮里塞进,把下面露出来,耳悬金银环,手戴银镯子,指上戴金银戒指。

(二) 阿拉善盟民俗——蒙古族饮食

手抓肉

多用绵羊肉,也用山羊肉制做,经宰杀、剥皮后的羊体,按其骨节卸成大块,清水下锅,放把盐,煮至无血水时即可食用,作为平时饮食,一般客人或平时来人,将羊的前腿和部分肋骨招待,称为“哈”。

羊背子

蒙古族称为“乌叉”。将羊背自中部卸开,视其大小留—定数量的肋骨(一般为3—5条)以支撑羊背使其平整,头、蹄、五脏及羊脖子相连的两根小肋骨、胸叉、羊前腿先板上的脆骨,羊膝骨等均要取除。其余部位除留完整的羊背及尾外,全部卸成大块,按照羊体原来的位置依次放至羊背下。一般招待贵客或喜庆节日和婚宴时,摆羊背子。食用羊背时,讲究吸羊尾,将羊尾切成细长条后,由客人一口吸下。

烤全羊

相传自清朝康熙年间,由阿拉善第一代王和罗理率部自新疆移居阿拉善时带来的,以后经第三代王罗布桑多尔济吸收北京烤鸭的烹饪特点,再经过200多年各名家的不断实践,才形成现在阿拉善烤全羊的独特地方风味。阿拉善烤全羊精选阿拉善土种绵羯羊作原料,经过屠宰、烫毛、整理、添配料等十几道工序后,进行烘烤。烘烤时,采用特制的烤炉,并选用当地特有的干梭梭(蒙语为“扎格”)为燃料,反复烘烤、整理,烤出的全羊成卧姿,皮黄中泛红,香味扑鼻,皮酥脆适口,肉松软鲜嫩,肥而不腻。烤羊的吃法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先将成卧姿的羊放在盘内,端出经客人过目,然后按照皮、肉、骨的顺序依次分解装盘,由客人品尝。品尝时,配食荷叶饼、小葱、面酱等,用以招待稀尊贵客人,是阿拉善地区特有的一道佳肴。

除以上食法外,夏季将鲜牛羊肉割成手指粗的肉条,在阴凉处阴干后可随时煮食,亦可携之旅行,阿拉善蒙古族称之为“饱饵刺”。

(三) 阿拉善盟民俗——蒙古族禁忌

了解当地蒙古族的禁忌恐怕是最重要的,入乡随俗,如果犯了主人的禁忌,闹的主人不高兴,那至少是非常尴尬的事情。

阿拉善蒙古族习俗中有许多禁忌。如忌带马鞭、绳子木棍进入蒙古包;忌往火里扔垃圾、倒水和吐痰;忌从火、锅盖、盆子上跨过;忌手持工具或端着垃圾迎面而去;吃肉时刀不能对着客人放,也不能把刀子放反;给人刀或剪刀时,忌把刀尖递给对方;见到门前有火或门上挂红布条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不能进去;忌吃死牲畜肉、驴肉、马肉和狗肉;祭灶后的3天里,忌从家里借给或送给别人东西;给客人敬酒行礼时,忌不戴帽、不穿外衣;拴牲畜的地方不能便溺、也忌倒垃圾和灰尘;如家中有人出外旅行时,当天不能扫地,也不能乱扔灰尘和垃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