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国内风俗礼仪

589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13 07:37:54     编辑: 芳华1982

诞生礼俗

一、诞生之前的礼俗

1、求子

婚后不孕的夫妇为了达到怀孕的目的而向神祈祷、实行巫术等仪式的民俗。分为向神灵祈子、由旁人送子、性生殖崇拜与性行为模拟巫术三种。

民间传说主管生育的神灵有碧霞元君、送子观音、金花夫人、子孙娘娘等。

由旁人送子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式是,由亲人或特殊人物向盼望得子的家庭及妇女本人作出象征性的送子举动。首先是送去某种食物,其次是送去带有多子多孙意义的吉祥物,如麒麟送子图。

性生殖崇拜与性行为模拟巫术,是在某个神圣的时刻、地点和场合对某种生殖象征物进行祭拜,如投石求子的习俗。

2、孕期

亲友得知喜讯,往往会送礼物祝贺。孕期有许多禁忌:一是认为孕妇不洁,不能参加有关的祭祀仪式,二是出于保护孕妇所怀孩子的心理,要求孕妇忌食、禁视。

3、分娩

羊水与鲜血被人们认为是污秽不洁的,会亵渎神灵,带来灾害,俗称“血光之灾”,因此产房的设置极其重要。

首先,不能在别人家分娩,“宁借人死,不借人生”。如万不得已,在别家分娩,事后产妇要为主家买红布铺炕、盖锅盖,以祛邪气、讨吉利。

别人也包括娘家在内。古有孕妇忌回娘家分娩的习俗。一是怕孕妇身体受损、衰弱,二是担心回到娘家后,怕人移花接木,换了他姓人。

其次,产房地点有讲究,不能设在西屋或正房,免得冲撞了神明。

第三,产房摆设有讲究,生孩子不能占炕,必须先把炕席掀起来,铺上谷草,把孩子生在谷草上,俗称“落草”

第四,男人不能出入产房,否则对母子不利。产婆之外不相干的女人也不能进入。

第五,产后的物品不能乱处理。胞衣,男孩的埋在门里边,意味“顶门势”,女孩的埋在果树下,意味着“花繁子多”。也有将胎盘埋在高处,“站得高,看得远”,埋在大门口,“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分娩使用的产褥,埋掉或抛进河中冲走,不能烧掉。

二、诞生之后的礼俗

1、坐月子

产妇生下孩子后,开始坐月子,为期一个月。要比平时多穿衣服,前额用帕子遮住,怕受风,吃食要节制,不能吃太饱,以免伤脾胃,禁止用冷水洗手,伤关节。

2、报喜

生育子女为“添喜”,女婿须前往岳父母家通报,称为“报喜”。浙江地区,生男孩用红纸包毛笔一支,生女孩则附花手帕一条。大多数地区报喜要送上煮熟并染成红色的鸡蛋,生男为单数,生女为双数。岳父母收下喜蛋后要加倍送还,女婿再将这些返回的喜蛋分送亲友。

3、洗三朝

出生三天,会集亲友替婴儿洗身,意在洗净污秽,使其洁白人世,另可增长小儿胆量,增加小儿健康。

添水时,唱祝词,“长流水,聪明伶俐”。扔果时,唱祝词,“桂圆桂圆,连中三元”。清洗时,唱祝词,“先洗头,做王侯,后洗腰,一辈更比一辈高。”

用鸡蛋滚婴儿脸,是“一生无险”,用葱打三下,是“聪明伶俐”。等等。

4、做满月

设祭享祀神祖,举办酒席宴请亲友,称为“满月酒”。亲朋来贺要带礼物,“姑姑家的帽子,姨姨家的鞋,外婆家的铺盖搬将来”。

重要的内容是为婴儿剃“满月头”。落下的胎发不能随便处置,习惯挂在堂屋高处或床檐正中。给小儿穿戴一新,抱其走街串户,叫“兜喜神圈”,意在使小儿见世面。

5、命名

幼儿出生三个月或满月百日后,要由父亲命名。所命之名,最初常体现为对自然万物的崇拜,如天寿等,后来名字多含有长辈的祝愿,如如意、福子等。通常男子用名多为福、禄、寿、喜、富、贵、康、德、才、文、杰、世、光等,女子用命则有一首《女子起名歌》。

另外,一般男子命名还要排辈分。

6、抓周

到了幼儿周岁,父母为了预测其将来的志向及爱好,有“抓周”之礼俗。在幼儿面前放置弓箭、纸笔、食品、珍宝、玩具等,若是女孩还要加上刀尺、针线。

7、家教

在中国古代,小孩童年全靠父母对其进行家庭教育。内容主要限于生活和礼仪方面,后来逐步加入文化知识的传授。

司马光的《居家杂议》:初生时,若请乳母,必须选择品行端正、温文谨慎的妇女;能吃饭时,鼓励他自己动手,并教如何用右手拿筷子;能说话以后,教他自己的姓名及唱喏等;稍懂事,给他讲恭敬长上的道理;发现他不辨尊卑长幼,加以训斥,不要纵容;六岁时,教他数数和方位名称;七岁,教他男女不同席等规则,并让他开始读《孝经》、《论语》(七岁以下为孺子);八岁,出门入户,即席吃饭,必须懂得谦让长辈,并由父母教他读《尚书》;九岁,读《春秋》及诸史;十岁以后,才可以外出投师,并允许在外住宿。

不同时代、不同家庭,家教存在差异,但尊敬长上的礼法是共同的。

8、拜师

儿童十岁时出门拜师求学,不论是进私塾,还是在学府,都要进行拜师礼。

真正意义的学业从正式拜师开始。第一位老师,称为蒙师,拜见的仪式称为发蒙礼。

择吉日举行。在中堂上摆列发蒙学童外婆家送的发菜、汤圆、猪肝、小鲤鱼等十味,称为“十魁”,请发蒙的老学生前来与蒙童共食。食毕,发蒙学童在红毯上行跪拜礼。然后,蒙师手把手教蒙童执笔写“上、大、人”三字,写毕,蒙师在字上加圈表示肯定,蒙童再行跪拜礼,并呈上拜师的礼物,表示恭敬,之后设宴款待蒙师。蒙师离开后,蒙童拜见长辈亲友,接受长辈馈赠的发蒙钱,把外婆家的状元片、福寿糕分发给同学。

古代的拜师礼适用于所有的师生关系,包括皇太子。

拜师的礼俗反映了对授业解惑的老师的尊敬。

入学之后,则强调敬师,在行为规范上有所要求。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