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中国最残忍的婚俗 ,选择后不能反悔,为何还有许多人想当

115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31 22:39:44     编辑: 深夜音乐街区

我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是如今的文明社会,也是从封建思想中慢慢优化而来的。

古代女性地位低下,受到封建教条的束缚,女性生活墨守成规,活得低声下气,在那个男权至上的社会,女性大多只是一种陪衬,是生育的工具,家庭生活中没有地位,要讲究三从四德,这都是在贬低女子的地位。

《礼记》倡导女子应该“终生侍一夫”,但是对男子却没有任何规定,女子不能私自拿自己丈夫的东西,否则就是盗窃。正是在这种封建压迫下,产生了一种特殊的群体——“自梳女”。

何为自梳女?自梳女就是指古代自行束髻以示终身不嫁的女子,是中国古代女性反抗封建婚俗的方式。

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不甘不平等的女性互相扶持终老,女性也有了独立谋生的机会,这种习俗延续了几百年,在清朝期间达到高潮,直到女性地位逐渐提高才慢慢消失。

其实这种封建礼教制度一直存在,从南宋时候的“程朱理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到明清时期逐渐来到巅峰,清朝中后期,这种封建制度达到高潮,“自梳女”也是封建礼教下的产物。

古代的自梳女会将自己的头发盘起来,就像已经出嫁的女性,来表示自己孤独终老,终生不嫁的决心,她们死后被称为“净女”。

“自梳女”是女性为了冲破世俗枷锁的一种决心,更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反抗。

在“自梳女”最盛行的时代,如果是有钱有势的千金这样决定,父母就会为她们建造一间房屋,供她居住,后来越来越多的女性参加了工作,就有了“自梳”的方式。

当然想要成为“自梳女”也不简单,会有一定的仪式,人们会选择良辰吉日,在“姑婆屋”举行。

女子要先沐浴熏香,在菩萨面前发誓,然后让年纪大的自梳女帮忙梳上发髻,在梳头时还要念“八梳诀”,然后换上新衣服,一般家庭富裕的,还会准备酒席。

举行仪式后,女子就正式成为“自梳女”,并且终生不能反悔,成为“自梳女”后,平时也依然可以居住在母家,自食其力,跟其他自梳女相互扶持,亲如家人,但是如果年老或者病危,一定要移居“姑婆屋”,千万不能死在母家。

一旦成为自梳女就终生不能反悔,必须洁身自爱,不能跟男子有任何瓜葛,否则就是伤风败俗,被世人所不容。

违反的人下场也会很凄惨,不但要遭受人白眼,还会遭到严酷的拷打,被装入猪笼投河溺死。

自梳女死后,父母不能收尸入藏,只能由其他自梳女用草席包裹埋葬,如果没有自梳女来做,就会抛入河水流下。

自梳女在死后也只能由自梳女姐妹吊唁祭奠,一些自梳女被迫成为“守墓清”。

“守墓清”又叫“买门口”,即自梳女找一死人出嫁,做死者名义上的妻子,以便将来可以老死夫家。

自梳女的产生是因为女性的觉醒,传统思想出现裂缝,受到压迫和折磨的妇女,在各种社会条件的刺激下,逐渐觉醒反抗。

自梳女这个群体在那个苦难的黑暗社会中,为女性高举了一盏烛光,以此来照亮现实。

自梳女这个制度非常残忍,无论是形成的原因,还是执行的过程,都是对人性的一种践踏。

自梳女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来反抗命运,可见当时封建礼教对女子的压迫,他们大多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因此只能选择这样极端的方式。

在当时的环境下,无法评定自梳女的出现是正确还是错误的,它是女性觉醒的雏形,但也不过是将女性从一种压迫转移到另一种变相的束缚中。

很多自梳女其实都是被历史裹挟着,被动做出这样极端的选择,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又何谈自由和人权?

但我们也不能否认,这其中所反映的追求平等独立和尊严的精神,以及女性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女性群体仪式的确立,都彰显着女性主义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