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中国式礼仪, 这4种中国式礼仪,是成长的“累赘物”,正在慢慢“毁掉”孩子

342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1 20:30:14     编辑: 中医徐博士

我国一直以来都是礼仪之邦,传统美德也一直在延续,但是到了现在,不少父母对于“礼仪”的理解出现了偏差,以至于对孩子的要求也有偏倚。

说起“中国式礼仪”,在育儿领域内,其实一直是被打上双引号的,因为家长们的行为与认知错误,导致这种礼仪不得不被加引号,毕竟这些“礼仪”并不是孩子成长中真正所需要的。

这4种中国式礼仪,是成长的“累赘物”,正在慢慢“毁掉”孩子



1、“大的要让小的”

这种“礼仪”经常出现在二胎家庭当中,当然,其他情况中也可能出现,比如当多个孩子在一起玩闹时,这时家长们也总会以年龄来说事,结果往往都是大的要让小的。

在家长们看来,觉得这种“礼仪”十分正常,且一旦大的那个孩子不作出退让,便会被定义为“小气”、“没礼貌”

先前,我带着女儿去朋友家玩,当时女儿看到了心仪已久的洋娃娃,我想让女儿自己做家务攒钱买,于是她一直记挂着,结果在朋友家看到这个,她请求让她玩一会。



可是朋友的孩子不愿意把洋娃娃借给女儿玩,这时朋友就说,“妞妞,你给妹妹玩一会,真是太小气了,你作为姐姐,就要让给妹妹玩。”

后来在回家路上,我赶紧告诉孩子,“宝贝,刚刚阿姨说的话不对,那是姐姐的玩具,可以不借给你玩,大的并不是一定要让小的,你不能觉得这是理所当然。”

我个人并不建议家长们给孩子灌输“大的就要让小的”这种理念,一旦孩子吸收这些观点之后,在成长过程中,再遇到类似情况,他们便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你是大的,你就应该让我。”

这种“礼仪”不论是对大的孩子,还是小的那个孩子,都有较大的思想侵蚀作用,对孩子的成长而言,都是一种思想“累赘”。



2、对陌生人问好

先前,网络上也有流行一个词语,叫做“中国式问好”,无非就是家长让孩子们向他们不熟悉或者是压根就不认识的陌生人问好。

就像一位网友所说的,“那是你认识的人,又不是我认识的,为什么一定要让我问好?”

在家长们看来,不向对方问好就等同于“没礼貌”,可这种强迫孩子问好的行为其实并不可取,尤其是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来说。

如果孩子还小,且性格内向,即使对方是父母的朋友,可在他们眼里,也如同“猛兽”,还有一些大人喜欢拿孩子开玩笑,“你不问好,你就把你卖掉。”

这种情况下,是逗笑了双方家长,可对孩子来说,却是一种莫大的伤害,毕竟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够接受得了。



3、过分谦虚

还有一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尤其喜欢告诉孩子,“当别人夸奖你时,一定要记得谦虚,给人留下好的印象。”

但其实有时候过分谦虚在他人看来未必就是一种礼貌表现,有人说,“过分谦虚就是虚伪”。要知道,谦虚原本应该是一种出于真诚的态度。可孩子过于谦虚,不仅不会赢得在他人面前的好感,反而会让人更加反感。



4、一定要原谅别人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如果因为一些事情与其他孩子发生了矛盾,这时家长们如果也在场,通常都会让其中一个孩子道歉,而后另一个孩子说没关系,这件事情也就这么过去了。

长期以往都是如此,渐渐地,似乎“对不起”就一定得对应“没关系”,甚至有时候,孩子的委屈情绪并非一句“对不起”就能解决的,可是家长还是强迫孩子说“没关系”这对孩子来说,是极为不公平的



就像之前小儿子把邻居孩子的手办给不小心弄坏了,当时我能明显感觉孩子很难过,可是邻居还是一直要让孩子说“没关系”,孩子不愿意说,邻居反倒怪罪孩子不懂事。

这种情况在生活中经常出现,家长们硬是要把孩子培养成“通情达理”、“落落大方”的人。殊不知,并不是所有的“对不起”都能换来一句“没关系”。

对于被要求说“没关系”的那个孩子来说,孩子会觉得委屈,更会抱怨父母不站在自己这一边,不理解自己。而对于道歉的那个孩子来说,会认为事情不过如此,获得原谅也很容易,这并非是值得高兴的事,只会慢慢“毁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