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的习俗是什么,禁忌被逐渐淡忘、遗弃——寒衣节
北方的鬼节你知道是哪天嘛?
寒衣节,一个古老的节日,每年农历的十月初一,冬至已过,顾名思义,就是给祖先送寒衣,是扫墓、祭祀祖先的节日,跟清明节一样。但因为是农历十月,北方草木枯黄,落叶纷纷,依然是冬天的萧瑟,因此,这个节日显得格外凄凉。也是中国三大鬼节之一。
而如今,有多少人不敬鬼神就算了,连祭祀祖先的节日都觉得无所谓了呢?除了清明节,回想一下你们还做过那些祭祀祖先的事儿?
农历十月一是进入寒冬后的第一天,古时,有授衣、祭祀、开炉等习俗,提醒人们注意寒冬的到来。这一天,妇女们要拿出棉衣,送给在远方戍边、服徭役的亲人,在为亲人送去寒衣的同时,逐渐发展为祖先、亡人也一并送去过冬寒衣。
在我的家乡关中地区,寒衣节俗称“十月一”,外地人可能会想打国庆节,那就大错特错了。淳朴的乡亲并不知道这个节日的学名雅称寒衣节,只知道冬季来临,自己都添衣添裤了,不能忘记逝去的先人,必须照顾到他们,给他们送去置办冬衣的钱物,还有自己的思念和敬意。
陕西关中保留了很多古老的传统,也有很多禁忌,例如,清明节扫墓的一般都是家里的男丁,家庭女成员一般是不被允许去扫墓的。而寒衣节不同,对男女没有禁忌,也因此以女性居多的去祭奠。也许,这也跟这个节日的名称有关,寒衣节,送衣服等,而古代女性的最基本技能就是制衣缝补,由他们去做这个事儿也是名正言顺吧。
小时候,每年十月初一前后的气氛是相当沉闷和压抑的,旷野之中除了萧瑟更多了一些或呜呜咽咽的、或撕心裂肺的哭声,女人们的情况可能比男人更脆弱,也更敏感,跪坐坟前往事历历在目,前尘往事一股脑儿涌现,思念、悲伤、痛恨、遗憾、无助、可怜等等一股股的涌上心头......
其实,有时候,这是一种风俗,如果一个人上坟的时候嬉笑怒骂是会被乡亲指脊梁骨的,毫无表情的严肃认真也是被谴责的,而嚎啕大哭的那个人不一定是真心的,但一定会被认为是孝顺的,懂事的。
我在广西很多年了,但是从没有那个人听说过寒衣节,更没有这个习俗,他们有类似的节日,那就是中元节,但是他们的农历七月十四,俗称鬼节,很浓重的一个节日,习俗很奇怪,家家啥鸭子,鸭子真是躺枪了,广西老表豪言壮语“农历七月十四,没有一只鸭子能逃出广西!”
哎,不过,广西的节日大多数都是大吃大喝,而且节日众多,估计这也跟少数民族地区的习惯有关吧,不好多说。只有一点我一直想不到:北方的清明节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氛围,而广西呢,男女老少欢声笑语一路,吃吃喝喝快心快乐几天,没有认识悲伤的.....
不信?你可以问问广大广西网友户这话你的广西朋友?清明节祭扫,蓝廋\香菇,那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
官方说法,科普一下:寒衣节相传起源于周朝,《诗经·豳风·七月》记载“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农历九月开始天气逐渐转凉,人们也开始为越冬添置御寒的衣服,因此寒衣节也被称为“授衣节”。由于十月刚入冬,九月授衣过早,宋朝时期这一习俗就被移至十月朔日。 [2] 民间将寒衣节与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为中国三大“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