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端午节哪些习俗,这10个习俗 你做过几个?

748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2-09 21:08:57     编辑: 梦御玲珑

每年的端午节,都会有划龙舟比赛,也会应景吃粽子。除此之外,由于黄历五月五日自古被视为不祥之日,有“恶月恶日”的别名,因此节日当天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任务就是“驱毒”。古人认为,疾病是瘟神降临,或是恶鬼邪魔附于人体所致,所以人们在端午节这天都会以不同的方式驱除瘟疫和厄运。那么有什么习俗是跟驱除瘟疫、厄运有关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吃粽子

吃粽子是端午节最经典的传统习俗。每年五月初,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粽子种类也很多。甜粽馅料有枣、豆沙、花生等,咸粽有鲜肉、火腿、蛋黄、香菇、栗子、花生等多种馅料。除了中国以外,朝鲜、日本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也流行在端午节吃粽子。

二、划龙舟

这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之一,起源于战国时代爱国诗人屈原投江的故事,许多人划船寻体。之后每年五月五日便以划龙舟来纪念屈原,借此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三、游龙舟水

你是否发现,在端午节当天,泳池、海滩都会比平常更热闹呢?因为大家也会趁这个特殊的日子“游龙舟水”。跟划龙舟类同,人们都相信游龙舟水可以带来好运,再加上到了黄历5月,游水也有助消暑,使得游龙舟水成了大受欢迎的端午节活动。

四、驱五毒

有谚语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五毒是指蝎子、蛇、壁虎、蜈蚣、蟾蜍这五种毒虫。

端午节驱五毒的用意是提醒人们要防避害病。每到端午节,人们用彩色纸把“五毒”剪成图像(即剪纸),或贴在门、窗、墙、炕上,或系在儿童的手臂上,以避诸毒。

五、系五彩绳

五彩绳又被称为续命绳、百索子、长寿绳。五色源于五行,将金木水火土聚为一体,有祈福避灾之意。

系五彩绳的习俗可追溯到汉代。《风俗通》中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

五彩绳的系法也多种多样,儿童一般系于臂膀手腕上。《风俗通》中记载:“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成年男子羞于系于手腕,故他们戴的时候通常系于脚腕处,小婴儿皮肤娇嫩,不便系戴,故他们大多放于胸前。

端午过后,五彩绳也不能乱丢乱放,要等到天降大雨时才能丢,而且要把五彩绳丢到雨水中冲走,寓意是冲去这一年的磨难。

六、戴香包

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有的用五色绳缠成的,有的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佩在胸前,香气扑鼻。如白芷、丁香等,这类香气具有驱蚊辟秽的功效。

七、挂艾草、菖蒲

艾草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也代表招百福,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

菖蒲则是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

因为端午是入夏后的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所以人们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与菖蒲,或是熬煮成水用来洗澡,可以驱病、防蚊、辟邪。

八、喝雄黄酒

雄黄又被称为“鸡冠石”,从化学角度看,雄黄是一种毒物。但雄黄酒并不是雄黄制成的酒,而是在酒中加入微量雄黄。《清嘉录》中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

喝雄黄酒不仅是为了驱除毒虫,也是为了纪念屈原。相传屈原投江后,有一老者担心水中杂虫会啃食屈原尸身,便往江中倒了一壶雄黄酒,此后人们便争相效仿。

除了喝雄黄酒外,人们也常把雄黄酒撒于阴湿的角落,以达到驱虫的功效。

九、画额

端午节的很多习俗都与儿童有关,“画额”也是如此。所谓“画额”,就是用雄黄酒在儿童的额头上写一个“王”字。

据《燕京岁时记》记载:“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

十、立蛋

据说,在端午节当天正午十二点将生鸡蛋立起来,可求得好运。一般认为,端午节正午,阳气最重,如果成功令鸡蛋站立,就代表那一年都会行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