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民间文学?最权威最全面的词条
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民间文学是由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在劳动人民中广泛流传,反映劳动人民社会生活和思想情趣的口头语言艺术;它包括散文体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寓言和笑话;韵文体的民间歌谣、叙事诗、史诗和谚语;以及韵散体结合的民间说唱文学和民间戏曲等各种体裁。
在内容上,人民性是它的主要特征,这具体表现在民间文学一般都以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熟悉事物为题材,以表现劳动人民的政治观念、思想认识、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以及对于各种客观事物的评价为主题,以劳动人民的自身形象为主要描写对象等各方面。
反映社会生活的广泛性和深刻性,是民间文学内容上又一主要特征,劳动人民人数众多,又生活在底层,他们对社会有广泛的接触和深刻的了解,因此其作品的内容也就有了丰富和深刻的社会内涵。
在语言形式上,口头性是民间文学的重要特征。它是指民间文学以口头的方式进行创作,也以口头的方式流传和保存。在文字还未产生的远古时代,人们只能运用口头语言来进行文学创作,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劳动人民因为处在受压迫地位而不能掌握文字。口头创作仍然是他们创作的主要方式。因为口头创作有着书面创作不可替代的优点。它和作为人类主要交际工具的语言有着直接的联系,又便于记忆和传播,因此,即使到了人民已经掌握了文字的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口头性还会是民间文学的重要特征。
在创作方式上,集体性是民间文学的又一重要特征。民间文学体现了劳动人民共同的意志愿望和思想感情,它又由劳动人民集体创作、流传和保存。创作上的集体特征尤为明显,这一方面表现在有些民间文学作品是生产者在劳动或生活时经过共同构思切磋创作出来的;另一方面又表现在民间文学作品创作出来以后,在流传过程中又由广大的劳动群众不断地加工改造、修改和完善。民间文学这种集体的创作方式,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某种不可企及的范本。由于集体创作的缘故,民间文学作品不可能署上个人的名字,它的作者是一个佚名的群体,但这并不损害民间文学的创作个性,群体中才华出众的歌手或故事家,可以在创作加工的过程中对民间文学发生特殊的影响,因此,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和个体性是一种有机的融合。
在流传过程中,传承性和变异性形成民间文学的重要特征。民间文学的传播既是空间的,又是时间的,它有着一定的地域范围和相当的历史跨度。民间文学作品中的某些结构、形式和主题,是比较稳定的,它们会在广大地域和漫长历史的流传过程中被人们很好地继承保留下来,但是就民间文学总的发展形态来看,却经常处于不断的变化趋势之中,许多民间文学作品往往有着相似的主体和母题,但是在语言表述、情节发展、结构安排、人物塑造、主题蕴涵方面却不尽相同,有的甚至差异很大,这就形成了若干的异文。这是因为口头创作依靠模仿和记忆得以流传保存,有着很大的不稳定性,同时,还因为民间文学是一种由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内的许多人共同参与完成的集体创作,地域、时间、民族、历史和政治、经济、心理情绪等各种条件的差异就造成了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在题材、人物、语言、表现方法等方面经常互相借鉴、互相融合,某些作家文学因长期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口头流传变成了民间文学,而某些民间文学也因被专业作家所记录和加工变成了作家文学。
民间文学和俗文学的联系更为紧密,民间艺人本身就有着一定的劳动人民性质,因此,由他们创作而成的很多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又在城镇和农村的劳动人民口头上共同流传的俗文学作品,实质上也就是民间文学的一部分,如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说唱便是如此;民间文学和俗文学是一种血亲关系,在有些情况下,常常互相转化,如我国著名的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祝》和《白蛇传》,它们既是民间传说,又被历代文人、民间艺人改编成各种传统的俗文学形式;研究一个故事的历史演变,离不开各个时代在民间传唱的俗文学作品。有的故事从民间产生,被文人改编成戏剧、小说、说唱,又回到民间去,在人民口中广泛流传,回复成为故事,如《三国》《水浒》等。总之,民间文学既是独立的,又和其他文学现象密切联系。
在世界各国文学史中,民间文学无不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少的文艺理论家、历史学家、民俗学家、文化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们也曾从不同的角度对民间文学作过各种研究。中国对于民间文学作品的搜集和理论的探索为时很早,自商周以来,人们就一直重视采诗采风活动,并把《诗经》等收入大量民间作品的书籍视为经典,古代的批评家对民间文学可以宣泄人情,补察时政的社会功用也作过不少的论述。到了社会主义时期,民间文学越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民间文学工作者和广大文化工作者本着广泛搜集,忠实记录,慎重整理的原则,从人民口头采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民间文学作品的差异。这种变异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增进和改善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对民间文学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民间文学有着重要的实用功能和多种的社会价值。在生产劳动中,它能够协调动作,统一劳动节奏,也能够传授劳动知识和经验,鼓舞劳动热情;在阶级斗争中,它被用以控诉劳动者对阶级压迫的不满,或者被用作劳动人民斗争的武器,以此打击统治阶级,鼓动广大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它有牵结爱情,解决纠纷,祭祀祝祷,竞赛娱乐等等多种作用。
由于民间文学真实、确切、全面地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因此具有重要的科学认识价值,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史前史、民族史、文化史等各种历史事实,以及其他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各类学科的真实面貌,至于民间文学作品中所涉及的人物事件、风土民俗,更是极为丰富,认识不完的。
民间文学歌颂正义、善良、勤劳、勇敢,反对强暴、虚伪、懒惰、懦弱,这对于教育人民群众,明确爱憎态度,增强社会道德,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民间文学的艺术审美价值更是十分突出的。它的风格刚健清新,形式简练多样,特别是一些作品在讲述叙唱时配有即兴的表演,增加了作品动态的美感,这些方面都显示了民间文学所特有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民间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它有着独立的性质和明确的范围。从思想内容、形式结构,到创作特点、流传方式,乃至社会功能和艺术价值方面,它和基本上是由个人以书面的形式创作而成的作家文学有着显而易见的区别。和接近于劳动人民的民间艺人所创作的,较多地流传于城镇市民中的俗文学也有不同的特点。但是另一方面,民间文学又与作家文学和俗文学密切联系,互有影响。文艺学的建设则从理论上对民间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进行了探索,通过对这些问题的不断研究,逐渐建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中国民间文学实际内容和特点为基础的民间文艺学体系。
随着时间的发展,民间文学现在已被视为人民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显示出其多方面的价值,对于民间文学的研究,也正在不断开阔视野,走向深入,逐步形成一整套具有完整性、科学性、综合性的民间文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