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姓分几个王? 王姓的源流及分支
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具有特殊符号的字眼。三横代表的是天地人,一竖说的是贯彻与贯通。王是一个特殊称谓也是一个姓氏,这个姓氏源远流长。
王姓来源
出自姬姓
姬姓为中国八大古姓之一,也是轩辕黄帝的姓氏。这一支王姓与周天子同宗同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分支周灵王的太子、东周毕公之后、周平王之后、周考王胞弟桓公揭之后。
出自子姓
子姓是殷商皇室的姓氏商朝祖因生在殷水,因之为姓,后又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劳, 被舜帝封在商地,并赐姓子。
源出妫姓
妫同样是上古八大古姓之一,是舜的姓氏。武王伐纣之后,舜的后代妫满被封于陈地,建立陈国,也取国名为姓。后来陈完出任齐国,改为姓为田,田氏后来夺权取代姜姓为齐国国君。秦灭齐后,齐王田建之子田升、田桓由田姓改为王姓。
太子丹之后
西汉灭亡后,王莽随即建立“新汉”政权,王莽的王姓出自妫姓他个人为此非常骄傲。当时太子丹的玄孙觐见王莽,王莽便赐予他王姓。
少数民族改姓
出自少数民族改姓。王姓大家族中融入了大量的少数民族的血液,少数民族用王姓的主要有:汉时匈奴人,西羌钳耳氏族、南北朝时高丽人、 鲜卑族人,隋唐时月氏人,唐朝时回纥族阿布思氏族、 契丹人、金朝时女真人、北宋时西夏党项人,元朝时蒙古人,清朝时满洲人等。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在覆灭的时候,其统治者和家族,都为了自身最后一丝颜面而改成王姓。
在中国历史上王姓从来没有建立过一个持续很长,占有地盘很大的合法政权。有句俗话说“李刘出皇帝,王张出名相”,王姓大部分历史时期都是以豪门大族的身份出现中国历史舞台上,不过王姓的来源却大多起源于皇族所以也有人称王姓为“无冕之王”。
其实中国姓氏文化的演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混沌系统,经过5000年历史的进程以及再无纯粹的单独起源,现在对于自身姓氏的缘起唯一可靠的证据或许只有族谱了。
王姓郡望号
“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或范围内的名门大族。古称郡中为众人所仰望的贵显家族。
郡望共有21个,太原郡、琅琊郡、北海郡、东海郡、高平郡、京兆郡、天水郡、东平郡、新蔡郡、新野郡、山阳郡,中山郡、陈留郡、章武郡、东莱郡、河东郡、金城郡、海汉郡、长沙郡、堂邑郡、河南郡。
王姓堂号
旧时一户人家的称号,历史上的名门望族大多有本家族的堂号。当地的老百姓谈论某一家族时,喜欢以“某某堂”来称呼。堂号产生的宗旨大致有三:一是牢记祖先的郡望,二是彰扬祖先的功业道德,三是训诫子弟继承发扬先祖之余烈。
总堂号:太原堂
分堂号:槐南堂,三槐堂,渭北堂,半仙堂,六和堂,玉冰堂,三白堂,大本堂,五教堂,仁安堂,正义堂,世贤堂,世德堂,四合堂,四柏堂,永承堂,永思堂,存友堂,仰德堂,亦文堂,交德堂,孝友堂,孝睦堂,两仪堂,利文堂,佑启堂,尚德堂,佩传堂,思孝堂,思植堂,保后堂,衍白堂,叙伦堂,冠南堂,素风堂,振趾堂,挹渊堂,恩义堂,恩荣堂,务本堂,梓荫堂,崇本堂,崇孝堂,崇德堂,惇叙堂,淮泽堂,斯美堂,敬爱堂,植三堂,植本堂,植槐堂,畲经堂,敦本堂,敦厚堂,敦伦堂,敦睦堂,敦义堂,槐秀堂,槐政堂,槐荫堂,槐德堂,嗣槐堂,爱敬堂,义德堂,源远堂,嘉会堂,辅德堂,齐寿堂,谷诒堂,馀德堂,馀庆堂,燕翼堂,燕誉堂,树德堂,兴仁堂,笃行堂,笃伦堂,笃亲堂,锡类堂,亲爱堂,环庆堂,礼基堂,双柏堂,镇楚堂,彝叙堂,怀德堂,继周堂,继兰堂,听槐堂(共9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