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李姓起源? 河北一个52万人口大县:出过两个皇帝,是李姓发源地
公元951年正月,原后汉大将郭威正式称帝建国,建立大周,定都开封,史称后周。郭威在位期间,崇尚节俭,改革痹政,使得北方地区凋敝的经济社会现状有所好转,国力渐增。
公元954年正月,51岁的郭威病逝,其侄子柴荣即位称帝。柴荣在位期间政治清明,中原地区经济开始复苏,后周国力大增,连败南北各敌对政权,可惜的是柴荣于39岁时英年早逝,但其所作所为为后来北宋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后周太祖郭威、后周世宗柴荣,这两位乱世之中的有为之君,均出生于五代时期的邢州尧山县,即今河北省隆尧县。
隆尧县隶属于河北省邢台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县境北邻柏乡县、宁晋县,西接内丘县、临城县,南连任泽区,东临巨鹿县。
柏仁县+象城县
隆尧县境,三皇五帝时期,轩辕黄帝曾躬耕于此地,尧帝晚年时曾建都于此,夏商时属古冀州地域。西周建立后,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将天下土地分封给各诸侯王进行统治,县境属邢国领地,春秋末期邢国灭亡后,县境改属晋国,晋国在此修筑柏人城,古柏人城位于今双碑乡亦城。战国时期,县境为赵国柏人邑,是赵国北方的军事重镇,秦朝统一后推行郡县制,县境属巨鹿郡辖境。
秦末楚汉相争,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公元前206年设置广阿县、象氏县,广阿县治位于今县城东旧城,象氏县治位于今固城镇固城村;公元前200年,于柏人城设置柏人县。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国,仍以汉为国号,史称东汉、后汉,同年广阿县、象氏县被废除,新莽时期改名的寿仁县复名柏人县;此时,今县境内仅有柏人县,魏晋十六国时期时期延续不变。南北朝时期,县境属北朝统治区域,北魏统治时期,于公元489年复置广阿县,柏人县迁治今尧山镇,东魏时柏人县改名柏仁县。此时,县境内有广阿县、柏仁县两个县。
隋朝统治时期,于公元601年改广阿县为象城县,县治迁至今固城镇固城村,公元606年象城县又改名大陆县。隋末乱世中李渊后发制人,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改元武德,武德四年即公元621年大陆县复名象城县。唐玄宗天宝元年即公元742年,象城县改名昭庆县,县治迁至今县城东旧城;同年柏仁县因发生水灾,县城被淹没,迁治今尧城镇,因城北有尧山而更名为尧山县。此时,县境分属昭庆县、尧山县,五代十国时期延续不变。
隆平县+唐山县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即公元977年,志在统一全国的宋太宗赵光义御驾亲征讨伐北汉,途径昭庆县时,“见此四无山阜,旷野平衍”,于是改昭庆县为隆平县;此时县境分属隆平县、尧山县。熙宁六年即公元1073年,隆平县并入临城县,尧山县并入内丘县,两县俱废,后于元祐元年即公元1086年同时恢复县置,北宋末年隆平县因县城发生水患迁治今城关,此时县境分属隆平县、尧山县。
北宋灭亡后,中原大地成为金朝统治区域,金朝大定年间,为避金世宗完颜雍父亲完颜宗尧名讳,公元1174年尧山县改名唐山县;此时,县境分属隆平县、唐山县,元朝时延续不变。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公元1373年隆平县并入柏乡县,后于公元1380年恢复建置,县境仍分属隆平县、唐山县,明、清时保持不变。中华民国时期,1928年唐山县复名尧山县,县境分属隆平县、尧山县。
隆尧县
1947年,隆平县、尧山县两县合并为隆尧县,县名取两县县名之首字合称,县城设在原隆平县城。新中国成立初期,隆尧县先后隶属于邢台专区、邯郸专区,1958年隆尧县并入内丘县,后于1961年恢复隆尧县建置,同时划归邢台专区管辖,1970年改属邢台地区,1993年改属地级邢台市管辖至今。隆尧县总面积749平方公里,下辖12个乡镇,2017年全县常住人口52.3万人。
纵观隆尧县的历史,其由隆平县、尧山县合并而来,建县历史可追溯到西汉初所设广阿县、象氏县、柏人县,已有2200多年建县历史,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县。广阿县、象氏县建县两百多年后,即于东汉初年被废除,400多年后北魏时再次复置广阿县,隋唐时多次更名,天宝年间更名昭庆县后沿用了二百多年,后宋太宗于公元977年赐名隆平县。
而建县于公元前200年的柏人县,其历史更为辉煌,自建县后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县置延续较为完整。东魏时改名柏仁县,唐朝天宝元年即公元742年因县城迁移而更名为尧山县,一直沿用至1947年两县合并,前后存在长达2100多年,五代十国时期郭威、柴荣两位皇帝均出生于尧山县。
此外,隆尧还是天下李姓的发源地,赵郡李氏和陇西李氏的共同始祖,是战国时期赵国柏人侯李昙。李昙是赵国名将,因屡立战功被封为柏人侯,秦朝统一后先后任职御史大夫、司徒,其死后被埋葬在了柏人城,其墓至今还在。唐朝时,今魏家庄镇王尹村北一带,是唐高祖李渊的四代祖宣皇帝李熙、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的陵墓所在地,两人的陵墓合称“大唐帝陵”,简称唐陵或唐祖陵,因此隆尧又是李唐的祖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