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张姓氏寻根问祖——百家姓之“张”姓

461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4 21:02:51     编辑: 沐龙文化

张姓是中国三大姓氏之一,在人口排列上稳居第三位,尤其在中原、华北地区和四川中最有影响。当代张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6.74%,总人口大约在8960万,是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同姓人群之一。

张的本义是“使弓弦” ,把弦绷在弓上,将要开弓,与“弛”相对。张,在金文中是一幅弓上已经安置好了箭的形状。引申为开弓,上弦,捕捉,伸展等意义。张,也是星名。张星属于朱雀七宿中的第五宿,有星六颗。其天象的排列形状似弓,称为孤星,亦称“天之弓”。是擅长制造弓箭氏族的崇拜的原始天象图腾,进而成为氏族名、地名和姓氏。

张姓起源

张姓始祖——张挥

张姓起源:

张姓得姓可追溯到黄帝时代,已有5000年的历史。《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提到张姓起源时说:“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 。挥是黄帝时代姬姓部落中一个氏族的重要首领,也是姬姓部落的一名星官。挥氏族以张星为氏族图腾,张星属于中国天文的二十八宿中的南方七宿(也称朱雀七宿)中的第五宿,有星六颗,在长蛇座内。挥在观察天象中发现其排列形状似弓,称为孤星,也称“天之弓”。由此,挥发明了弓箭和网罗,大大提高了氏族猎捕禽兽的能力,在黄帝部落中的地位十分显赫。挥氏族祀奉张星为氏族的图腾,以孤星的弓箭状图形作为氏族的徽识和氏族名,由氏族名而得姓张。

外族基因融入

张姓作为中国第三大姓,绝不会是单一血统遗传下来的群体。在汉初,张姓中开始融入了大量的北方民族的血液,这些民族包括汉唐时期的匈奴、羯、高丽、鲜卑、回纥、契丹、突厥沙陀和蜀地巴人,还有金时女真人、宋时西夏党项人、元时蒙古人、清时满洲人等。尤其在东北地区,近代的满洲各族人大批改姓张,使北方地区的张姓人口更快速地增长,这些外族张姓多数很快被同化成为汉族。

张姓分布

张姓分布频率图

人口分布

宋朝至今1000年,张姓人口的增加是呈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大约占张姓总人口的28%,其次分布于安徽、江苏、四川、湖北、辽宁、广东、陕西、山西、黑龙江、湖南十省,又集中了张姓人口43%。河南居住了张姓总人口的10.9%,为当代张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以长江为界的高比率的北方张姓区和低比率的南方张姓区。

张姓血型

张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31.8%,A型占28%,B型占30.6%,AB型占9.5%。

张姓名人

张良

张良(约公元前250年—公元前189年),秦末汉初杰出谋臣,字子房,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张良的先辈,在韩国五世位相。张良早年曾因刺杀秦始皇不成而隐居躲避;后追随刘邦,力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季父项伯,使刘邦顺利脱身。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大汉王朝,帮助吕后之子刘盈成为皇太子,册封为留侯。

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是我国历史上最最杰出的医学家之一。其所著的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确立的六经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也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东汉时期著名天文学家、文学家。他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誉为“木圣”(科圣),他是汉赋四大家之一,著有《灵宪》《算罔论》《归田赋》等作品。

张姓传统文化

郡望和堂号:张姓的郡望多达26个,清河、范阳、太原、京兆、南阳、敦煌、安定、襄阳、洛阳、河东、始兴、冯翊、吴郡、平原、河间、中山、魏郡、蜀郡、武威、犍为、沛郡、梁郡、汲郡、河内、高平、上谷。张姓的堂号也很多,主要有清河、百忍、金鉴、孝友、亲睦、冠英、燕贻、敦睦、宗乐、敬谊、源流等,普遍使用的堂号为清河和百忍堂。“百忍”堂号典出唐朝的张公艺,山东寿张(今属东平)人,善于治家,九世同堂,在当时的世风中影响很大。唐高宗封祭泰山时到山东,特意上张公艺家,问其治家之本末。张公艺在纸上写下一百个“忍”字呈献在高宗面前,高宗很是惊喜和佩服,奖嘉张公艺一百匹绸缎。

张姓的重要楹联有五副:

轮奂善颂;孝友传芳。

紫光烛剑;黄石受书。

簪缨七叶;金鉴千秋。

西铭为理学之宗;南轩负公辅之望。

鲲岛累迁昭祀典;清河长出尚高风。

家训格言:张姓家训的先祖首推东汉名将张奂。张奂还是一位著名文学家,他少年时就胸怀大志,要“立功边疆” ,及为将帅,功勋卓著。他教子极严,即使在临终前仍留下遗训:“奢非晋文,俭非王孙,推情从意,庶无咎吝” 。张奂诸子皆恪守父训,很有出息。其中尤以张芝最出名,史称他“少持高操,以名臣子勤学,文为儒宗,武为表将,好称张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