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琅琊王氏起源? 历史上的“琅琊王氏”到底是谁?

802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11-18 19:51:26     编辑: 幽默的狗尾草

琅琊王氏的始祖起源是“姬”姓,是东周时期的灵王太子姬晋的后代。姬晋,字子乔,“王”为他的地位职称,所以后人也称其为“王子乔”。

到太子姬晋的儿子宗敬这一代,世人便称其为“王氏”,子孙后代也以王氏为姓。但此时的王氏还不是琅琊王氏。


宗敬的第十八代后人——王元,因避祸秦末时期的战乱,把他们这一支的家族迁移到“琅琊县”,又从琅琊迁到了临沂(在当时,琅琊县与临沂都属于琅琊郡,现今的临沂别称就是“琅琊”)。

西汉昭、宣时期,王元的曾孙“王吉”是发家于皋虞,后来王吉带领着他的族人,又回到了临沂。就此,王氏在琅琊落地生根,成为琅琊王氏。

王吉在汉宣帝时期担任博士谏大夫,家族因此兴旺。王吉的五世孙王陵,在西汉末年因战乱而迁至琅琊(今山东临沂),成为琅琊王氏的始祖。

在琅琊王氏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代表人物。其中,王祥以孝行著称,被画入二十四孝图中;王览以友爱闻名,与王祥一同成为名门望族。此外,琅琊王氏还出现了许多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等,如王导、王羲之等。


另一种传闻:琅琊王氏起源可以追溯到秦朝时期,他们的始祖是齐国大司马王子成父,后来在秦朝末年,王离之子王元和王威为避战乱迁至琅琊,因此得名琅琊王氏。这个家族在历史上一直以文化名门著称,注重家族文化和教育,培养了很多文人雅士。


历经四朝却能摆脱兔死狐悲的下场,足可说明他们对人心的洞明,和对世事的透彻认识。王翦的孙子王离是公子扶苏身边的一员得力干将。后来在和项羽的巨鹿之战中不知所终。

王离之子王元和王威,为避战乱分别迁徙至山东琅琊、山西太原,最终发展成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两大王姓望族。

这个家族在历史上拥有许多权力和影响力,包括在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他们曾经在东晋时期建立过祖宅于金陵乌衣巷,成为江左望族。虽然王朝不断地变化,但王氏却一直屹立不倒。

根据毛汉光先生的考证,这个时期五品以上的官员总共也就1700多人,而琅琊王氏家族就有161人官居五品以上,占据了官员总数的十分之一。同时,《古今姓氏书辩证》也记载了琅琊王氏有50多人官至宰相,25人官至吏部尚书,类似今日省长、市长级别的官员更是不可计数。


王祥和王览是琅琊王氏家族的代表人物之一。王祥以孝行显,二十四孝之一,他给老王家的子孙后代定下了“信、德、孝、悌、让”五字箴言。而王览以友扬名,与王祥一同成为名门望族。

王祥还有一个身份是著名的孝子,他的故事被广泛流传,并被画入二十四孝图中。东汉末年官员、隐士,后因品德高尚被曹操所器重,成为魏国官员。他一生清廉,为官数十年,从未纳过妾室。

据传,他的母亲生病需要吃鲤鱼,而当时正值寒冬,河水结冰,无法捕鱼。王祥便赤身裸体,趴在冰面上,用体温融化冰层,最终捕得鲤鱼,满足了母亲的需求。这个故事被视为孝道的典范,被后人传颂不衰。


二十四孝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道德教育图谱之一,其中收录了历史上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用以弘扬孝道、倡导尊老爱幼的价值观。王祥的故事因其典型性和代表性而被选入其中,成为后世广为流传的道德典范。


王祥的母亲在他早年便去世,继母朱氏多次虐待他,甚至派他清扫牛圈,做仆人一样的粗活。不仅如此,王祥还时常有性命之忧,但他的孝行感动了继母,最终赢得了家庭的和平。


王祥的孝行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长期坚持,始终如一。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人们备受战争、饥饿、瘟疫的折磨而流离失所。为了避难,王祥与弟弟王览一起“扶母携弟览避地庐江,隐居三十余年,不应州郡之命”。


除了在政治上的权势之外,琅琊王氏家族在文化领域也有着卓越的表现。他们在书法、文学、音乐等文化领域人才辈出,有一百多人名传后世,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书圣”王羲之。王羲之是王敦、王导的侄子,他的书法造诣极高,被视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巨匠之一。

王羲之 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无锡,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今属浙江)。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琅琊王氏曾经拥有巨大的权力和影响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变迁,这个家族最终也走向了衰落。在唐朝灭亡之后,这个被誉为“华夏首望”“中古第一豪族”的家族,才算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