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王姓的姓氏来源? 百家姓溯源:王

221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11-30 17:35:22     编辑: 隔壁老段

姓氏由来

  王(wang)姓有六种来源:


  1、 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后衍化为三支王姓族派。一是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的后裔,散居于京兆、河间一带,以本为王族之故,自称为王姓。二是东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谏被废为庶人,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世人称为“王家”,以后便以王为姓。三是魏国信陵君无忌,魏被灭后,其孙逃至山东泰山,后来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召信陵君的后代入朝作宫,封为兰陵侯,当时人们以他出身王族,谓之王家,延以为姓。

  2、 出自妫姓,为齐王田力的后代。舜的后裔妫满被周武王封于陈,传至公子完,避难逃到齐国,改姓田,其裔孙田和成为齐国国君,史称“田氏代齐”。齐国于公元前221年被秦国所灭,其子孙被废为庶民,其中一支自认为齐国王族,遂以王为姓。

  3、 出自子姓,为殷商王子比干之后。王子比干为纣王的兄长,因劝谏纣王被杀,葬于汲郡,其子孙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故,改姓王氏。

  4、 由北方他姓改王姓而来。如鲜卑族可频氏、乌桓族回纥阿布思族。

  5、 出自赐姓或冒姓的王姓。如战国燕王丹的玄孙喜被王莽赐姓王;朱明王朝赐许多元朝蒙古人姓王;蒙古高原克烈部酋长翰里勒汗,被完颜氏金朝封为王,改名王罕;隋朝王世充,本为西域胡支氏,入中原后冒姓王;南朝梁将王僧辩,本为鲜卑族,姓乌丸氏,后自改姓王。

  6、 由复姓简化而来。这种情况的王姓较多,据统计至少有14个,即王子、王父、王官、王人、王史、王叔、王孙、王周、成王、威王、五王、西王、小王、乐王。

  姓氏分布

  王姓早期主要在北方发展繁衍。周灵王后裔王元避秦乱,迁于琅邪,后徙至临沂。河内王氏,其先为太原人,世居祁县,后徙平州,又迁至河内温县。魏公子无忌之孙卑子悼,悼生贤,西汉时徙居霸陵,遂为京兆人。

  王氏迁往江南,始于西晋末年。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随行者有三位王姓将佐在那里落户。唐僖宗时,河南故始人王潮、王审知入闽,王审知被封为闽王,同时王氏又有迁居四川、安徽、江西者。北宋末,中原人多次大规模南流,其中不少王氏族人迁徙至浙江、江苏一带定居。宋末元初,居住在福建的一支王氏迁往广东,其后裔散处广东、广西各地。明末开始,王氏陆续有人迁往台湾。王姓移居海外,始于明清之际,主要分布在欧美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姓氏名人

  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他的书法博采众才,推陈出新,一变汉魏以来质朴的书风,成为妍美流备的新体。他精于各种字体,字势雄强多变化,被历代书法家所推崇,影响很大。他的行书更是独树一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他的儿子王献之在继承家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变了当时古拙的书风,有“破体”之称。王献之与父亲齐名,号称“二王”。

  王昭君:名嫱,或作墙。晋人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明妃。西汉南郡秭归人。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宫中。后帝以昭君赐之,嫁于匈奴呼韩邪单于,生二女。卒葬匈奴,世称青塚。

  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先世为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为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宜扬隐士生活和佛教诸理;艺术上极见功力,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具有独特成就。

兼通青乐,精绘画。善写破墨山水及松石,笔迹雄壮,似吴道子,始用皴法和渲晕,布置重深,尤工平远之景。曾绘《辋川图》,山谷郁郁盘盘,云水飞动。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亦擅人物、肖像、丛竹等。存世的《雪溪图》、《写济南伏生像》(一作《伏生授经图》),相传是他的画迹。有《王石丞集》。

  王勃:唐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麟德初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交趾探父,渡海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他和卢照邻等皆企图改变当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的诗风(见杨炯《王子安集序》)。其诗长于五律,偏于描写个人经历,多思乡怀人、酬赠往还之作,风格较为清新流丽。其文多为骈体,重辞采而有气势。

  王之涣: 唐晋阳人,后徙绛,字季凌。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好游历,与名士多有结交。工诗,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传世之作有《凉州词》、《登鹳雀楼》等六首。

  王昌龄:唐京兆长安人,字少伯。在朝为官时,曾被贬岭南,迁江宁丞,后又被贬龙标尉。故世又称王江宁、王龙标。为刺史闾晓丘所杀。工诗,擅长七绝,以边塞诗《出塞》、《从军行》等闻名。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江西临川人。宋神宗时任宰相,积极推行青苗、均输、市易等新法,抑制大官僚地主和豪商的特权,期望通过新法富国强兵,缓和阶级矛盾。由于守旧派的顽固反对,新法推行屡遭阻碍。他的诗文能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他的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冕:元代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饭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诸暨(今属浙江)人。初为牧童,后从韩性学,试进士不第,即弃去。曾游大都,泰不花荐以翰林院官职,不就。归隐九里山,卖画为生。工墨梅,学扬无咎,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劲健有力,偶用胭脂作没骨梅;亦擅竹石。能刻印,相传始刨以花乳石(青田石一类)作印材。传世作品有《墨梅》、《南枝春早》等图。诗作语言质朴,不拘常格。有《竹斋集》。

  王恂:元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字敬甫,中山唐县(今屑河北)人。精通历算。曾受任太子伴读,后升任太子赞善、国子祭酒等职。至元十三年(1276年)任太史令,与许衡、杨恭懿、郭守敬等历经5年,编成《授时历》。在《授时历》中提出“招差法”(即三次内插公式)和“弧矢割圆术”(即球面直角三角形解法)。

  王宠:明书法家。字履吉,号雅宜山人,吴县(今属江苏)人。工书,精小楷,尤善行草。师法《淳化阁帖》中王献之、虞世南书,以抽取巧,婉丽遒逸,疏秀有致。与当时祝允明,文徵明齐名。

  王夫之: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明崇祯十五年举人。永历政权覆灭后匿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