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都有哪些习俗? 春节不只是看春晚吃饺子,来看看先人传承下来的12个春节习俗
吃饺子
饺子,古称“角子”。北方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三十晚上对于北方人而言,吃饺子才有过年气氛。吃饺子表达人们辞旧迎新祈福求吉的特有方式。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为子时,“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此时吃饺子,意味更岁交子,大吉大利。
贴对联
贴对联,中国传统年俗。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每当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对联怎么贴?要看横批的书写,如果横批是从右向左书写,上联就应该贴在右边,反之上联则贴在左边.
年夜饭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春节习俗甚多,而一年一次的年夜饭充分地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一年的辛酸、委屈、劳累都在喜气洋洋的年夜饭中挥发殆尽。一年一次的年夜饭,家家户户都会摆上平日里很少见的,或是寓意吉祥的菜品:席上一般有鸡(寓意吉祥)、鱼类(寓意年年有余)、汤圆(寓意团团圆圆)、莲藕(寓意聪明)等菜品以求新年吉利。这也是对来年美好生活的期许。
守岁
除夕守岁是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守岁的民俗表现在为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合家欢聚,并守“岁火”,不让熄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新新岁到来。所有房子点上灯烛,还要专门在床底点灯烛,谓之“照虚耗”,据说此照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除夕之夜,围炉闲聊,通宵守夜,象征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新一年吉祥如意。
压岁钱
年夜饭后,长辈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派发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用压岁钱镇恶驱邪。
游神
游神,是传统贺岁习俗之一,又称圣驾巡游,游老爷,游菩萨、行香、抬神像、迎神等。指人们在新年期间,到神庙里将行身神像请进神轿里,然后抬出庙宇游境,接受民众的香火膜拜,寓意神明降落民间,巡视乡里,保佑平安。游神沿途还要伴随锣鼓、唢呐、八音、舞狮、舞龙、杂技等表演。
拜岁
拜岁,年俗活动之一。在岁首早上迎新岁,拜祭“岁神”。“岁”又名“太岁”,上古世纪元星名。太岁也是民间信仰的神灵。岁以六十甲子的干支纪年法为运转周期,共六十位。每年有一位岁神当值,称为“值年太岁”,掌管当年人间的吉凶祸福。拜岁是历史最悠久的过年传统,在广东一带仍然盛行,拜祭岁神、接福,这一传统习俗代代相传。
庙会
逛庙会是春节期间的民间活动之一。广府庙会和北京庙会并称为中国两大庙会。涵盖木偶戏、中华绝活、舞林大会、元宵灯会等主题活动,包含祈福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容。
拜年
春节期间走访拜年是年节传统习俗之一,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福的一种方式。初二开始,走亲访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恭喜发财说好话。拜年的意义在于亲朋好友联络感情,表达情怀以及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派利是
派利是,是流传已久的年俗之一。“利是”也有写作“利市”或“利事”,寓意一年都能利利是是,大红大紫。
烧炮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炮仗一说。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第一件事就是烧炮竹。在噼里啪啦的炮竹声中辞旧迎新。炮竹原始目的是迎神和驱逐鬼怪。后来以强烈的喜庆色彩发展为辞旧迎新的象征符号,是节日的一大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赏花灯
灯会,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一般指春节前后至元宵节时,由官方举办的大型的灯饰展览活动,并常常附带有一些民俗活动,极具传统性和地方特色。正月十五元宵节,中国民间有观赏花灯的习俗。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看了这么多春节的习俗,赶快动起来,和我们的爱人一起,精心的装扮下我们的家,拜访下许久未见的朋友、长辈,把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