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村的冷门习俗,春节去娘家拜年要带“烧纸”,有啥讲究?
春节期间,若将不同风俗调换位置
可能会引发一场冲突
正所谓三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尤其是风俗习惯比较多的春节期间,除了贴春联走亲戚之外,每个地方也都有各自的地方风俗。
在笔者所在的安徽省亳州市,城南区域和城北区域的乡村,就存在一个截然不同的风俗习惯。
在城南部分乡镇,新年过后,外嫁的女儿要回娘家拜年,在所携带的拜年礼物之中,还有一种叫“烧纸”(祭奠用的黄表纸)的物品。
这样的拜年习俗,在城北农村人看来,简直是大逆不道。
原因是,只有亲人去世的时候,才能携带“烧纸”前往,大过年的去娘家拜年,却带着一沓“烧纸”前去,这不是咒娘家人升天吗?
这事儿若是放在城北乡村,非但娘家人不让你进门,断绝父女关系也是极有可能的。
所以,有人表示,若将这种风俗调换一下位置,即便是至亲之间,恐怕也会引起一场冲突,风俗习惯的威力,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回娘家拜年带“烧纸”的说法
那么,城南部分乡村回娘家拜年带“烧纸”的习俗,又有什么说法呢?
据当地民俗协会人员透露,当把一件事情形成习惯后,并且这种习惯具有广泛的流传性和共识性,风俗也就形成了。
春节过后回娘家携带“烧纸”,在城南人看来,既然要回娘家给活着的亲人拜年,同时也要给故去的亲人拜年,所以,既要携带礼品,又要携带“烧纸”,这既是对逝去亲人的尊重,又是家庭文化的传承。
但并不是去所有亲戚家拜年都要带“烧纸”,如去姑妈家、姨妈家,那些故去的亲人都是姑父、姨父家的至亲,从这个角度来说,又隔了一层关系,因此,一般不会携带。
也只有回到娘家,那些故去的长辈,都是一脉传承的至亲,所以,拜年时带上一些纸钱,倒也无可厚非。
在城南看似正常不过的习俗,但在城北看来,就显得不可思议。
城北农村人认为,春节既是团聚的节日,又是个充满欢乐氛围的节日,回娘家拜年,就是单纯给健在的亲人拜年,否则,带着“烧纸”前往坟地给逝去的亲人拜年,心中难免会有些许沉重感。
所以,城北人将为故去的亲人上坟,选在了春节之前,也就是从进入腊月开始,一直到大年三十,都是可以烧纸祭拜的。
讲究的人家,携带着“烧纸”不会先回娘家,而是在坟地祭拜之后,再回到家里聊天团聚。
即便是这样,也不是所有人都会选择在春节期间回娘家祭拜故去亲人,更多时候,大家更愿意将这种形式放在清明节期间进行。
关于风俗,既要了解掌握,也不能盲目跟风
每个区域风俗习惯的形成,也是当地乡村文化的缩影,所以,当面对我们不认可的风俗时,也不要刻意去反驳,这就和南方人喜欢吃大米,北方人喜欢吃面食是一个道理,各自都有各自喜欢的理由,无论你喜欢与否,都无法扭转千百年形成的事实。
所以,对于乡村风俗,我们既要了解掌握,优良的传统尽可能地传承下去,但也要学会辨别对待,对于糟粕的部分,也不能盲目跟风,新时代的农村青年,更应该着眼于未来,将乡村传统习俗和新时代精神,更好地融合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