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的民间风俗?
躲春,传统民俗,在传统民俗学上,到了立春这一天就该躲春。因为立春这天气候开始交接,新的气场会对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响,更有甚者会影响一年的运气,所以躲春的习俗就出现了。在民间,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风俗与忌讳,也就延伸出各式各样的躲春方法与习俗。
打春,是立春节气习俗之一。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是干支历的岁始,乃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代表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旧时人们在立春岁始前一天用泥土做成春牛,立春日用红绿鞭抽打,因此该习俗活动称为“打春”。在民间有在立春日举行“鞭打春牛”仪式迎立春,祈福五谷丰登。
立春这一日,民间讲究要买个萝卜来吃,叫做咬春。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
踏春,民间在春天的郊游和散步,结伴到郊外原野远足踏青,并进行各种游戏以及蹴鞠、荡秋千、放风筝等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旅游习俗。民间踏青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也有说始于魏晋。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到了宋代,踏青之风盛行。
立春前几日, 有人手执小锣、竹板,一边敲击, 一边口唱赞春词,挨户送一张春牛图。被送人家相赠几个小钱,称为报春。意为报知春已到来, 须抓紧春耕。报春民俗的另一层用意在于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
接春,传统岁时风俗。立春是一年24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标志着春季的开始。民间流传着接春或接春牛的风俗。 在那经济不发达的远古时代,牛是人类最好的劳动力。接春的人家如果家境好一点,会挂上一挂花炮,隆重地把春牛接回家,然后给送春的人一个红包。如果家境差一点的,接春的人家简单地付给送春人五分钱或者一角钱,那送春人也不介意,仍会道一声:春来了。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迎春在立春前一日进行。
戴春鸡是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流传于农村。每年立春这一天人们为讨吉利便将彩色棉布和棉花缝制成的公鸡饰品,钉在儿童的衣袖或帽子上,名为“春鸡”,俗称戴“春鸡儿”。佩戴时要求男左女右,寓意丰衣足食、茁壮成长、吉祥如意,表达了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佩燕子是长安、关中一带人民的古俗。每年立春日,人们喜欢在胸前佩戴用彩绸剪成的“燕子”,这种风俗起自唐代,现在仍然在农村中流行。因为燕子是报春的使者,也是幸福吉利的象征。
立春祭是一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