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安徽过年的风俗有哪些 皖南皖北年俗差异大

444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1 10:00:17     编辑: 头条安徽

农历新年即将来到。在辞旧迎新的日子里,襟江带淮的安徽,各地年俗风情不一,各有特色。安徽皖南皖北地区差异巨大,自古有之,那么过年的习俗也是不尽相同。

一、皖南篇

年糕是皖南一直以来的传统,和皖北的糯米年糕不同,皖南的年糕是籼米的。当年的新米拿出来,浸泡、打浆、上锅蒸,满屋子氤氲的水汽都带着米香。热热的年糕切下一小块,蘸上辣椒酱,香甜糯辣。放凉了,年糕也就硬了,浸在水里,吃时捞出来,切成片,放在骨头汤里烩一烩,或者加点青菜腊肉炒一炒,都是绝佳的美食。

粽子并不是端午节的专属。许若齐是徽州土著,出过多本有关徽州的书。他说,在徽州,过年还有吃粽子的习俗,糯米包上肉、豆沙和生板栗,个个都胖乎乎的惹人爱。

以米为原料的,除了这两样,还有米酒,放点桂花糖,酒香米香混着桂花香。

二、皖北篇

办年货:

俗话说:“吃罢腊八饭,就把年来办。”实际上,一进入腊月人们就开始准备年货。

除旧迎新:

一进入腊月,民间就开始清洁大扫除。“腊月二十七,里外洗一洗,” “腊月二十八,家什擦一擦,”“腊月二十九,脏土都搬走”等谚语。同时,人们还喜欢用红纸和金纸制成多种喜庆饰品张贴、悬挂在大门厅堂、居室家具、用器上面,将环境打扫得干干净净,喜气盎然。除夕之夜,家家户户的男女老幼,必换上新衣。但皖北年俗中最具诗情画意的除旧迎新当属贴春联了。

扫墓祭奠:

从典籍记载和古诗词中看,外地扫墓大多在清明,皖北亦有此习俗,然春节扫墓较之于清明更为隆重,它是春节的一个重头戏。把扫墓祭祀活动安排在喜庆热闹的春节,意即在欢庆佳节的时刻别忘了逝去的亲人。扫墓活动共进行两次:一次是在年三十的下午,除夕之前;一次是在次日早晨,即在新年第一顿早饭后,太阳欲出未出之际。每到这个时候,人们就以家族为单位,由大人们带领,携带鞭炮和纸张,成群结队,前呼后拥地去扫墓上坟。到了墓地,点着纸张,燃放鞭炮,人们就在墓地围成一个半园形,先是作个辑,然后跪下去磕三个头。虽不不悲痛,但也极其庄重。

拜年:

大年初一早晨,吃罢早饭,祭奠归来,人们就穿戴整齐准备出去拜年或在家等候接待前来拜年的人们。但见街头巷尾,人头攒动,成群结队拜年的人们进进出出,往复不断。这一伙客人席不暇暖,那一拨人马又穿堂入室,于是,只好“前客让后客”,匆忙交换场地。

春节食物:

皖北的 “年味”,关键词是“面香”。一到年三十,家家户户都蒸馒头、花卷,整个村庄都弥漫在碱香和面香里。那时,馒头一蒸就是几百个,一直吃到年十五,让平时劳累的妇女也能休息休息。圆子馓子果子是过年必备。皖南也炸圆子,面条圆子、肉圆子不一而足,但皖北的圆子是绿豆圆子,香甜。果子是面粉掺着山芋泥,揣在口袋里当零食,好吃又管饱。馓子细细长长,炸得焦黄,香脆无比。扁食是不可撼动的主角。大年初一早上,家家户户都要起来吃扁食,而且越早越好。虽然睡眼惺忪,熟悉的味道入口,新的一年也跟着神经苏醒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