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春节传统习俗 ,顺口溜说的并不全,老祖宗这么说
大家好,我是文史老书虫。
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每逢年底,数亿人的举国大迁徙,就是为了能回家乡过年。
我国传统春节的名称和时间,各朝各代各不相同,但风俗习惯大差不差,相传至今,有顺口溜流传。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吊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大家习惯把春节定义为除夕、年初一和年十五这三天,实际上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就已经步入节日,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这半个多月有顺口溜流传总结,但其实并不全。按照传统,该怎么进行习俗活动呢?
年廿三或廿四日
民间称为“小年”、“祭灶节”,这天祭拜灶神,开始采办年货。灶神是玉帝派到人间,考察一家人善恶的神官,在这一天离开人间,上天庭汇报一家人一年来的所作所为。
年廿四
扫尘日,全家大扫除,把屋顶、房角、窗户等角角落落都要进行清扫,以除陈布新,
年廿五
灶神上天汇报后,天帝玉皇在此日亲自下界,察看人间善恶,以定来年祸福。所以人们言语谨慎,磨豆腐吃豆渣,以博取玉皇同情,降福来年。
年廿八、廿九
这两天,打糕蒸馍,准备迎接新年。
年三十
贴春联、门神
这天称为岁除,人们“贴年红”,把红色的春联、门神贴上。
春联也叫"门对"、"联对"、"桃符"等。一说春联来源于桃符;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
春联贴法一直到现在还有人不太明白,书虫唠叨两句。字的读音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看上下联最后一字,仄为上联、平为下联。古时横批书写顺序是从右到左,所以右边贴上联,左边贴下联;今人横批多是从左到右,所以左为上,右为下。
最初的门神是把驱邪的桃木刻为人形,挂于门侧,后来是画成像贴于门上。传说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各种恶鬼不敢入门为害。后来秦琼、尉迟敬德、关羽、张飞等猛将也荣升门神。
年夜饭、守岁
晚上叫"除夕"。
人们阖家聚餐吃年夜饭。年夜饭源于古代年终祭祀仪式,拜祭神灵与祖先之后团圆聚餐。这是年尾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晚餐。
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为守岁。
过年传说
版本一:相传古时候每到年末的午夜,恶兽年就会进攻村子,屠杀人类。人们放爆竹、贴春联,成功驱赶了年兽的进攻,于是流传下来成为节日习俗。
版本二:很久以前有个怪兽叫夕,每到年末都要出来害人,上天派来个叫年的神童,用红绸和放在火中烧得劈啪作响的竹竿消灭了夕兽,人们把每年最后一天叫除夕,并把红对联、红爆竹的习俗流传至今。
压岁钱
传说古时有一个小妖名叫“祟”,每到年三十夜里就出来为害,专门挑熟睡中的儿童。对付它的方法就是用红纸包着的铜钱,人们称之为“压祟钱”,后来就慢慢变为“压岁钱”了。
正月初一
午夜0点,人们燃放爆竹辞旧迎新,早晨开门也要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拜岁:"太岁"以六十甲子的干支纪年法,共有六十位,每年有一位岁神当值,称为"值年太岁",掌管着当年人间的凶吉祸福。拜岁的古俗如今在广东一带仍盛行。
现在的人们更愿意叫它“拜年”,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互相恭祝新年大吉大利。
忌用刀、针、扫帚
俗传正月初一午时前(11:00前),忌用刀、针、扫帚,否则会把"扫帚星"引来,破财、见血、招致霉运。早上做饭的食材要在头一天晚上备好,若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
正月初二
姑爷节:这天出嫁的女儿要和夫婿一起回娘家,姑爷们要给岳父、岳母拜年,俗称"迎婿日"。
正月初五
迎财神:人们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正月初六
年初六这一天要送走穷鬼。
正月初八
年初八是开工日,派发开工利是,是广东老板过年后第一天上班首要做的事。
正月初十
这天,男孩之父要买一盏八角纸灯,悬挂在祠堂正中央,以求让祖先认识自己的子孙而加以荫佑。
正月十五
赏灯、游神、游灯、押舟、放烟花
正月十五,又称元宵节、灯节,赏灯与放烟花也是元宵主要习俗之一。
演社火:在北方一些地方,几个村子还要聚集在一起演社火,包括踩高跷、跳钟馗、花车等。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许多传统习俗变得越来越简约和人性化,人们不再拘泥于形式,但春节这种传统节日文化,依然深深影响着国人。中华文化经久不衰,可能与这份传承息息相关。
祝您牛年:身体强壮如牛,财运牛气冲天,爱情堪比牛郎,家庭和谐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