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历的传统节日
我国农历的传统节日,主要指汉民族的传统节日。包括24节气中的部分节气(清明、立夏、冬至),不包括公历的节日(元旦、三八妇女节、植树节、五一节、儿童节、建党节、建军节、教师节、国庆节等),更不包括外来洋节。
我国农历传统节日从一年第一天算起,便是正月初一日的春节。
但是,人们在准备过春节的时候,一般从腊月便开始了。所以腊月里的几个节日便先行介绍。
腊八
顾名思义,腊月初八,就叫“腊八”。腊八这天,古人杀猪宰羊,杀鸡杀鸭,供奉祖先,祈求老天保佑,以求人寿年丰。那时,春节的序幕也拉开了,因此腊八也叫小年。后来,称腊月23、24,送灶日为小年。
腊八这天,人们吃腊八粥,以求健康吉祥。
腊八粥因各地情况而异。主要是南甜北咸两大类,也有介于甜咸之间的。在众多的食材中挑配八样,但也不是绝对八样,根据条件和习惯增减。食材主要有花生、大豆、赤豆、豇豆、百合、莲子、银耳、核桃、红枣、桂圆、柿饼、栗子、苹果、橘子、鸭梨、香蕉、菱角、河藕、芋艿、山药、萝卜、薏米(六谷)、西米、谷子(小米)、高粱、玉米、麦糁、大米、糯米、黑米、松子、乳蕈、银杏、皮蛋、肉丁、青莱、荠菜、虾皮、枸杞、葡萄干、山芋干等多种。
古时,腊八粥也是寺庙斋饭之一。这天,很多寺庙都会熬上几大锅腊八粥施舍给信徒、施主和乞丐。
小年
腊月23、24,这两天叫小年。小年各家各户掸尘、修缮、蒸制包团糕、炸肉元、熬香糖,杀猪宰羊等。小年,灶王爷吴学神上天开会述职,汇报人间各种情况,以求老天降福人间。小年至除夕,各家各户在家或上祖坟烧纸祭祖。
除夕
腊月最后一天。这天,大部分年份都是腊月30日,因此也称大年三十,或叫三十晚。除夕这天事情可多了:一切未完成的事情都要完成,否则正月前几天就没有时间。中午饭要讲究,因为中午要祭祖,烧香烧纸;午饭后写对联贴对联。过去的对联都是现裁红纸现场书写的。现在的对联都是商品,或是广告,千篇一律,刻板教条,或庸俗不堪。对联贴好后,即使欠左邻右舍一些钱款,也可暂时不还,等正月十五以后再说。因此需要讨债的要尽量在贴对联前进行。晚饭更讲究,因为这是合家团圆饭,也有可能请亲朋好友参加。晚饭后,晚辈给长辈磕寿头,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然后就是放鞭炮、焑花,点燃斗香,放许愿灯(孔明灯)。由于鞭炮烟花斗香污染大,噪音大,有安全隐患,且庸俗无聊,已被大多数居民淘汰。新中国诞生后没几年,中央广播电台、电视台有春晚。但那时没有电视,就听录音,听广播,几天后,以大队为单位看新闻记录片。上世纪九十年代电视普及了,于是各家各户足不出户看春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