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云南民族村过独龙节的传统节日“卡雀哇”节 迎接最美的新年时光
独龙族,一个古老的民族,也是中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他们因世代依独龙江流域居住而得名。
世上罕见纹面女
唯有独龙族
万物有灵,崇拜自然,这是独龙族的信仰。
滚滚奔腾的独龙江,赋予了独龙族豪放粗犷的性格,女子在年少时,用诡异、繁复的纹路,纹于面部,这是独龙族早期独有的习惯,故而又被称为“纹面部落”。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邻里之间鸡犬相闻,一团和气,独龙族宛如世外桃源一般的生活,保留至今。
卡雀哇是最隆重的节庆
最欢乐的日子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复一年质朴简单的生活,让独龙族没有太多的节日庆贺。温良恭谦的村民们,最欢乐的日子就是过年,独龙语称为“卡雀哇”节。
正因如此,“卡雀哇”节成为了独龙族最隆重的节日。
刻有缺口的木条
是最特殊的请柬
腊月,天寒地冻的时节阻挡不了卡雀哇的喜庆氛围,各家族自由择吉日,便是过节了。
丰收的年份,节日欢庆的长短主要看食物准备的充裕情况而定,短则三四天,长则八九天。时间的长短,并不能影响他们对来年的期盼,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呼朋唤友,招呼乡亲,摆开宴席,最质朴的美食,最甘甜的美酒,一起分享。
独龙族树屋
独龙族的请柬非常独特,特制木条,刻上缺口,就是“请柬”。村民拿着请柬走村串寨,邀约乡邻。木条上刻了几个缺口,就意味几天后要举行年节,这是独龙族的一种默契。
提着贺礼的乡邻从四面八方赶来,浓浓的情谊最终凝聚在了一桌美食之上。
独龙族祭师及纹面女自遥远的独龙江河谷地带而来,带着当地浓郁的万般风情;独龙族古老祭祀仪式、剽牛舞、感恩歌、火塘古歌、手织七彩独龙毯、独龙族民间传统打跳等活动,让你感受到这个古老民族的风俗与情怀。
在悠扬顿挫的歌声中,在粗犷豪放的剽牛舞中,你仿佛来到独龙江边,火塘还带着温度,一壶好酒唇齿留香。
用这样的方式迎接2019,有趣而难忘。
千姿百态的舞蹈自生活而来
古时,独龙族用剽牛来祭祀,过程神秘而庄重,剽牛舞即是在剽牛过程中,所演绎出来的一种象征性舞蹈,传承至今。舞者步伐时而稳健,时而轻巧,四肢所表达的内容极为丰富。
独龙族也把日常的生产劳作、狩猎,或是对自然界的崇拜,以及愉悦的情绪,演绎在舞蹈之中。“搓小米舞、洗衣舞、望星星舞、欢跳舞、铓锣舞、乌鸦舞”等,千姿百态的舞蹈,犹如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展示着独龙族先民劳动、生活的历史情景。
云南民族村的董寸莲
独龙族最后一位纹面女
独龙族的纹面习俗起源于一种古老的信念,纹面仅限于妇女,俗称“画脸”。青蓝色的纹面图样在独龙族妇女的脸上看起来颇为特别,像是诉说着这个民族久远的历史。
纹面原因,有很多种说法:有的说纹面是为了死后与灵魂相认,有的说纹面是为了不被人抢去为奴,有的说是为了死后能带走生前的东西,还有的说纹面是作为区别各个氏族或部落的标志。
来到云南民族村的独龙族村寨,你能见到独龙族最后一位纹面女董寸莲,她每天向年轻人传授、向游客展示的独龙毯编织技艺,是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一绝。
独龙毯是手工技艺一绝
色彩明艳麻线织成
一方色彩斑斓的独龙毯,是独龙族生活里不可缺少的物品。日可作衣,夜能当被,协调的色彩,麻布线纺织而成,一丝一线都体现了独龙人精湛的纺织技艺,被独龙人称为“约多”。
独龙族妇女喜爱披挂独龙毯,头上包彩色头巾,古朴又优雅。织布时,她们将织布的经线一端挂在木桩上,另一端用“结布拉”(腰机带)牵挂系在自己的腰际,席地而坐,双手不断地穿梭纬线,随着两只手不停运作,一块块呈竖条纹的彩布就织出来了。
元旦期间云南民族村的“卡雀哇”节,游客将能亲手体验这一古老的纺织绝活。
神秘的“卡雀哇”节
独龙族最具代表性的节庆活动
传承了独龙族特有的文化习俗
彰显了他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