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除夕: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演变

834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11-30 17:44:10     编辑: 成知成见

你是否知道除夕的神秘起源?它是如何从古代走入现代,成为我们每年年末最温馨的期待?让我们一起揭开除夕的神秘面纱,走进这个充满欢乐与希望的新年之夜。

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

在很久以前,“夕”这只怪兽,它庞头大面,尖耳长鼻,法力无边。

每年农历腊月三十的时候,这只怪兽“夕”就会跑到人间,专吃动物和人。它施展法力时,会呼风唤雨,闹得民间诸家不得安宁。

后来,老百姓没有办法,就跑去向土地爷告状,土地爷把这件事禀告给了庙王,庙王爷把这件事指配给了灶王爷。


灶王爷是天庭玉皇大帝派来管民间事宜的主神。它每年腊月二十岁就要回天庭一趟,把民间这一年的事情做一汇报。

民间百姓为了过上太平日子,每到腊月二十三晚上,就会给灶王爷供奉很多贡品,目的是让它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好话,把“夕”的行为诉说一番,希望天庭帮助,把“夕”这只怪兽给除掉。


腊月二十三晚上,灶王爷带着民间的贡品,来到天庭玉皇大帝宫殿说,“参见陛下”,玉皇大帝问道,“这一年中,人家是否太平”?灶王回到“不是很太平,有个叫夕的怪兽在祸害人间”。灶王”就会把夕的行为诉说一番,然后将贡品送上,这是民间让我给陛下的礼品,求您大发慈悲,快点把“夕”除掉。

玉皇大帝听后,怜念百姓苦劫,于是立刻命令神农氏去除掉怪兽“夕”。

神农氏聚集齐了他的八个儿子,将“除夕的事情诉说了一遍”。儿子们听了之后,七个都没有吱声,只有大儿子“年”说,“父王放心,我前去除夕,肯定将这只怪兽除掉,让民间太平安乐”。


从此,大家就将年叫“大年”。神农氏有找来了灶王给他叮嘱,以后每年都会令大年下到民间除掉怪兽“夕”,当他遇到困难时,你要帮助他。


同时,拿出了一条红绫带和一支火枪,把他交给了大年说到,这是两件法宝,可以帮助你除“夕”。红绫带会先把“夕”的眼睛刺瞎,接着就用火枪喷火,将“夕”烧死。


于是,灶王爷带着大年来到了民间,并且叮嘱家家在门上挂满了红绫带。

果不其然,腊月三十晚上,夕又来到了人间,准备祸乱人畜。但是,大年和灶王爷早已做好了准备。“夕”看到情势不妙,张开它的大口准备要吃掉大粽子。只见大年向后一闪,拿出了红绫带刺瞎了“夕”的眼睛,接着拿出火枪,火光直射在“夕”的身上,将怪兽“夕”瞬间除掉。


至此,“夕”就被大年和灶王爷除掉了,大家都过上了太平安乐的日子。


民间为了报答大年和灶王爷的恩德,就会在腊月二十三供奉灶王,并将腊月三十定为“除夕”,正月初一定为“大年”。每年这个节日,大家会相互送祝福,走亲访友,为新的一年做一个美满的开端。


除夕的风俗有哪些呢?

年夜饭

除夕这一天对所有华人都比较重要,这一天是辞旧迎新,大家一起吃团圆的一天。

在除夕这天,家家都会准备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聊着一年里的所见所闻所感,内心十分畅然。因此,年夜饭是除夕这天必不可少的,且年夜饭通常也会十分丰富,需要摆上大鱼大肉,以表明家庭富足幸福,不用为吃喝发愁。而年夜饭所准备的菜肴,普遍讲究吉祥喜庆,希望新年能有好彩头。

放鞭炮

千百年来,鞭炮已成为春节的符号之一,它为人们带来了热闹、喧嚣、喜庆,年味也会倍感浓郁,孩子们也喜欢燃放爆竹。放鞭炮最初的目的其实是为了驱赶“年兽”以及瘟疫,希望新的一年平安健康,因此在除夕这天早上开门时,家家都会燃放鞭炮。但这两年,很多地方已禁燃鞭炮,就连不少农村也不例外。

贴春联

春联最早被称为“桃符”,也就是在桃木上写字,其目的是驱赶邪魔。而随着纸张的发明,人们则在纸张上题字。到了朱元璋时期,春联这才被正式确立,家家都会贴上喜庆吉祥的春联,以表达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祭祖

祭祖是除夕最重要的第一件大事,它是中国人孝道的体现。在除夕这天,大家会在家里摆上丰盛的美

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守岁火”、“照岁”等。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每一个除夕,都是对过去一年的告别,也是对新一年的期待。让我们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夜晚,点亮心中的灯火,迎接新的一年。这就是除夕的魅力,这就是我们的除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