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中华传统节日---元旦的由来

469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11-30 17:36:54     编辑: 孙先好

“元旦”一词自古有之,在中国农历中已沿用4000多年,相传元旦是为了纪念尧帝的丰功伟绩而出现的节日。

在尧舜时代,没有记录日子的日历,而尧帝在当时非常受到人们的尊敬。在尧帝死后,舜帝就带领着人们祭祀尧帝,而祭祀的那一天,就被当作新年的开始。

顾名思义,元,谓之“始”,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谓之“日”;“元旦”即“初始之日”的意思。“元旦”通常指历法中的首月首日。在我国,“元旦”一词古已有之,在文学作品中最早见于《晋书》。我国历史上的“元旦”指的是“正月一日”,“正月”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是很不统一的,历代的元旦(首月首日)日期并不一致。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布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在就职誓词中,孙中山以“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为结尾。这就是中国“元旦”的来历。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西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为区别夏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夏历正月初一的前后,因此便把夏历正月一日改称为“春节”,公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因此每年1月1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称为“元旦”,俗称“公历年”、“阳历年”或“新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