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各民族怎么过年:侗族节日的传统节日新年什么样?原来他们的新年不在正月

641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25 13:33:57     编辑: 小碎片

侗族是生活在贵州地区的少数民族,长期与苗族、汉族等众多民族融合,逐渐形成了许多带有特殊民族色彩的文化传统。那么,上一篇文章我们已经了解了侗族如何过传统的农历新年,这一篇文章,我们将一起来了解一下传统侗族的新年有什么样的传统习俗。

在中国的农历还没有传入侗族之前,侗族的同胞就已经开始了关于新年的庆祝。传统上,他们认为农耕事务完毕之后的秋收便是一年的结束,并且预兆着新一年的开始,这也就是侗族历法中的新年,时间大概是在我们现在的农历10月底或11月初。现在的侗族是长期使用农历之后,基本大部分地区的侗族新年被农历新年所取代,但仍然有部分地区依照古代的习惯过着侗族新年。

侗族新年习惯上每年要过两个年,他们将侗族的新年称为小年,将农历新年成为大年。在榕江72寨一带的侗寨,在农历11月初过侗年。10月底他们会将屋前屋后打扫干净,杀猪宰牛处好过年的物品准备过年。等到11月初一到初五进行大规模的踩歌堂会、跳芦笙、斗牛等活动。过了这个年之后。还要过两次,所谓陪年就是陪同附近的侗族过侗年,陪同附近的汉族一起过的农历新年。

有的地方把姓氏节也称作为“过年”,因为侗族村寨大部分都是以同一个姓氏聚居的,所以姓氏节在侗寨里有着特殊的意义。这样的节日大部分是在农历的11月。侗族称之为“冬节”或“吃东”。各个姓氏的“冬节”日期不相同,但是主要都集中在11月份。这个节日的兴起,民间有两种不同的传说。

一种传说认为龙姓是最早来到这一带的居民,后来又陆续出现了罗,龚等姓氏。侗族是一个节日众多的民族,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正月过春节,二月过春社,三月三,四月八,五月端五,六月尝新,七月半,八月中秋节,九月斗牛节,十月是侗族人集中办喜事的时间,也像过年一样热闹。到了11月、12月却没有节日,这个季节都闲在家中,显得冷冷清清。后来,罗氏在11月27日打糍粑、宰猪牛,接纳别的姓氏的亲友前来做客。那么别的姓氏的人家为了答谢罗氏,在12月初一也请罗氏族人吃饭。这样一种习俗也就流传下来,被称作小年。

另外一种传说始于清代的咸丰、同治年间,当时苗族的农民领袖张秀眉在台江起义,侗族的农民领袖姜应芳在天柱起义,两支起义军遥相呼应。清政府为了制约两方,造谣挑拨在侗族的村寨说张秀眉要杀到侗寨,在苗族的村寨说姜应芳映芳要杀进苗寨,弄的苗族和侗族两家老百姓十分惶恐。但是这个时候离过年只剩一个月了,人们为了不耽误过年,就把过年的时间提前到了11月。罗姓人家是11月27听到这个谣言的,于是就匆匆忙忙的在这一天过了年,其他的几个姓氏得到这个信息相对较晚。等到了12月初才过新年。因此这个提前过年又被称为“逃难过年”或“提前过年”。

在侗族的成员当中,即使是同一个姓氏,可能过年的时间也不相同。例如杨姓,他们所过的新年被称为杨年和杨节。同样是杨姓。一种杨姓过年时间是在11月初一,被称为初一杨;另一种杨姓过年时间是在11月初六,被称为初六杨。此外,还有的杨姓是在11月初三过年。

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长期和周边的苗族、汉族等民族交流融合,吸收了大量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但是他们也保留了很多传统的习俗、习惯。从侗族新年我们不难看出,侗族同胞在生活上有着何等乐观昂扬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