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大理白族的传统节日 ——火把节

675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05 20:30:32     编辑: 贫学兼忧

大理地区白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人们会举行各式各样的活动庆祝,寓意来年红红火火,一帆风顺。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不同的民族确定的火把节日期不一样,整体来说彝族偏向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而白族又偏向于农历六月二十五。

关于火把节的来历和传说,众说纷纭,每个民族都有关于自己的传说,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与族源相同的彝语支各民族的原生崇拜有关,其中尤以对火的信仰有更直接的联系,即以神圣的火照岁而祈年,以火色占农事。彝族作为云南地区最古老和最大的少数民族,受此影响,各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关于火把节的传说和习惯。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旅游文化迅猛发展,加之国家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挖掘和重视,火把节成了云南地区比较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甚至是仅次于春节与中秋的传统节日,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对火把节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重视。楚雄彝族自治州和南涧彝族自治县这样的自治区域还专门有火把节的假日,官方还在火把节这天组织很多特色的大型活动,于是,火把节又有“东方狂欢节”之称。

村民携老带幼参加火把节活动

大理地区的火把节,介于传统彝族文化和汉族文化区间,没有彝族文化区域的那么野性奔放,但也不若汉族文化那般内敛和含蓄,我认为,白族地区的火把节活动,对年长和年幼的人群可能更适合。当然,白族地区是没有专门的火把节假日的。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讲,火把节应该是彝族特有的节日,也验证了火把节与彝语系民族对火的原生崇拜有关的来历之说。

每年火把节,各家各户都会在家门口扎一个小一些的火把,作为自家过节的一种庆祝。各村社有新出生小孩的各户人家就会相互邀约,出资出力共同在本村的活动广场扎一个大火把,这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传统,千百年来一直未变。火把是一枝被暴晒干的树干扎成,树干从中间剖开后向四面撑开,再在其四周捆绑上易燃的松树枝条,从上到下形成一个倒立的锥体,其腹内中空段被填充入很多如稻草、树皮之类的易燃物,在树干的顶端立上经幡彩旗。

树在农广场中央的火把

当天下午,人们在本主庙祭祀祈福,在火把下面念颂经文,当太阳接近下山的时候,鸣炮声起,火把被从最顶端点燃。人们身背着新出生的婴儿,打着伞围在火把下转圈起舞,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祈福方式,寓言新出生的孩子平安健康,远离病痛苦难。

点燃火把前先诵经鸣炮

火把从上部开始点燃

人们打着伞背着孩子围在燃烧的火把下转圈祈福

在燃烧的火把下争夺头彩

当火把从上往下燃烧到最底端时,人们纷纷拿出自身携带的小火把,围着熊熊大火将自己的小火把点燃,然后像火炬一样一路传递回自己的家,用这个从广场引回来的火种点燃自己家门口的火把。

围在火把前分取火种

点燃的“火炬”即将被传送

老人与孩子也是取火种的生力军

分享燃烧的火把

往家中传送火把节“火炬”的孩子

于是,在日暮时分,每家每户门口都是一柱火光,远远望去,星星点点,闪闪烁烁,煞是好看。

在家门口点燃火把

向火把添上松香粉助其燃烧

大理地区的火把节活动源远流长,群众认可度高,受众面较广。火把节这天,无论男女老幼都齐上阵共同参与,对于年轻人来说,这可能是一场狂欢,一次合法的规模玩火行为,平时的收敛自然会在今日放纵;对于稍长一些的人来说,这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是一方民族的信仰,父辈传承的信仰不能丢,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正好在他们肩上;对于年老的老者而言,这是一场向天神祈福的虔诚之举,通过这个仪式的举行,村民百姓能得到神的眷顾和保佑,可谓意义非凡。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出发点,殊途同归的是,大家一起造就了这个盛大而隆重的节日。

当然,为了迎合游客的口味,古城、洱海边、城市广场等地带也会燃起火把,游客们围着火把转圈起舞,一起感受这场东方狂欢。当然,有时候这种狂欢也需要付出代价,毕竟火上起舞和火中取栗一样都是危险的,每年火把节的第二天,因火把节活动被烧伤的事件总能见诸媒体报道。所以,节日有风险,玩火需谨慎。

火把节当天,大理的游客围着景区的火塘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