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你知道的有几个?之-春节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早期人类的原始信仰与自然崇拜,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岁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而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地方特色。
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春节定为整体或者所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2006年5月20日, “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常见传统习俗
●祭灶
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如《释名》中说: “灶。造也,创食物也。”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贴年红(挥春)
年廿八、廿九或三十日家家户户“贴年红”(年红是春联、门神、年画、福字、横批、窗花等的统称,因这些是过年时贴的红色喜庆元素,所以统称为“年红”)。贴年红是中华传统过年习俗,它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增添喜庆的节日气氛,并寄予着人们对新年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年夜饭
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等,特指岁末除夕的阖家聚餐。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团圆聚餐。年夜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吃团年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席上一般有鸡(寓意有计)、鱼(寓意年年有余)、生菜(寓意生财)、腊肠(寓意长久)等以求吉利。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晚餐。
●守岁
除夕守岁是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合家欢聚,并守“岁火”不让熄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岁到来。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曰“燃灯照岁”或“点岁火”,所有房子都点上灯烛,还要专门在床底点灯烛,遍燃灯烛,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压岁钱
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也叫压胜钱。因为岁与祟谐音长辈们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
●拜年
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它与除夕夜的团圆饭一样,是最能体现 年味的春节习俗。一般大年初一晚辈给长辈拜年,祝愿长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新年后给亲戚拜年,一般的规矩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在同学、同事、朋友、合作者、邻里之间也要相互拜年。在 过年好 的道贺声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增进了人与人的感情。
春节相关非遗活动
春节(行花街),即广州的迎春花市,是广府地区春节前夕规模大的一项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行花街,即逛迎春花市,其形成可追溯到明朝。行花街是指每年农历腊月廿八至除夕夜之间,人们聚集在特定场所举行的以花卉为主要载体,以年俗文化、花卉文化、商贸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辞旧迎新、祈福贺岁活动 。行花街年俗兼具文化空间的地点和时间维度。
2021年5月24日,春节(行花街)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扩展项目),非遗编号Ⅹ-1。
春节(查干萨日),流行于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的传统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自元朝起,蒙古族开始
使用中原历算法,由此,蒙古族白月与汉族春节节期相合。明嘉庆年间形成了以农历春节为“查干萨日”的传统习俗。春节(查干萨日)增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各民族文化交流。 2011年6月9日,春节(查干萨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Ⅹ-1。
春节(怀仁旺火习俗),流行于山西省怀仁县(今怀仁市)的民俗活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怀仁旺火,俗称“拢火龙”,又称“大旺火”,每逢春节除夕和元宵节,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之意。里面放柴,外面贴上大红字条,上写“旺气冲天”等字。单等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点燃后,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大人孩子围起一圈,有的做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来烤火,以图“旺气冲天”。孩子们也可以走街串巷观看评论火堆大小,谁家的火堆大、着的旺,谁家的旺气也大。
2011年5月23日,山西省怀仁县申报的春节(怀仁旺火习俗)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Ⅹ-1。
春节期间活动
节期活动 | 传统习俗 | 代表性食物 |
忙年(小年) | 祭灶、蒸花馍、买年红、扫尘。 | 灶王糖 |
年廿八 | 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春节张贴之物 | 发面 |
除夕 | 置天地桌、祭祖、烧炮、吃年夜饭、接神、踩祟、接财神。 | 年夜饭很丰富,常吃的饺子,年糕等 |
正月初一 | 开门炮仗、拜岁、祈年、拜年、占岁、聚财。 | 饺子 |
正月初二 | 拜神,开年饭等 | 面条 |
正月初三 | 烧门神纸 | 合子 |
正月初四 | 迎神接神,接五路,吃折罗,扔穷。 | 烙饼摊鸡蛋 |
正月初五 | 祭财神(南方)、送穷、开市 | 饺子 |
正月初六 | 送穷,启市 | 吃鸡 |
正月初七 | 熏天、吃七宝羹、送火神 | 吃及第粥(香港市民) |
正月初八 | 顺星、游神、做斋头、放生祈福 | 八宝粥 |
正月初十五 | 赏灯、游灯、押舟、烧炮、烧烟花、采青、闹元宵等 | 元宵节,南方汤圆,北方元宵 |